此次方案想做一个以竹简为主形态的雕塑,在原有传统形态上进行轻微的形变,把竹简的简叶在一侧进行拆分,并在形态上越来越消散的状态,实则是将一侧嵌入地面。表达诗经文化与在地的关联性。在串联竹简叶片的绳结上游客还可以进行自主的书写诗经句段来缠绕在其上。类似于寺庙中在姻缘树上结绳祈福的状态。竹简雕塑与湖边的楼阁可以进行上层空间的联系。
将印有诗经段落的布幡悬挂在上,将诗经文化与空间共同活跃起来,也增加了景区的游玩氛围,打卡人数的增多也会带来更多的人流量。
提起诗经不由得就让我想起了古人捧着竹简在皎皎白月下朗读的场景,故此想做一个以竹简为主形象的景观雕塑。
竹简的公共艺术雕塑以及装置案例已经十分多了,故此在形象设计上进行了拆分,打破了一般公共空间里完整的竹简雕塑形象。
材料使用到金属是参考到湖边水气充沛,故选择了金属这种耐腐蚀的材料,在进行喷漆处理后作品能够更好的保存,省去一部分的维修费用。
布艺制品则是因为在雕塑与楼层衔接部分采用网纱幔布是考虑到此类布置损耗较大,且布艺制品能更好的表现出流动活跃的空间氛围,且更换起来也较为简单方便,采购难度小,更可以在不同节日更换不同材质或不同颜色的布料来变换空间气氛。
该雕塑既可作为临时的休息区域,又可以作为景区的一部分亮点区域,在美化空间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扩大景区知名度,宣传传统诗经文化。
雕塑的竖向结构可以很好的增加竖向空间的延展性,可以极大的增加湖周空间场所的趣味性。利用网络的便利宣传即可达到为景区引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