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数6979
作品数0
关注数0
粉丝数0
周嘉琦

周嘉琦

艺术教育学院

《西安碑林艺术考察》

类别
其它
艺术教育专业对西安碑林的书法文脉传承很感兴趣,以此进行艺术考察

艺术考察报告之西安碑林博物馆


一、考察地点

  西安碑林博物馆

二、考察时间

  2021年10月20日

三、考察形式

  基本资料查询

  实地游学考察

四、考察内容

  1.西安碑林概述

    碑林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西安碑林形成

    晚唐文宗时期,有一位叫郑覃的官员,他对中国古典典籍很有研究,行事也很正直,文宗因此尊敬他。在郑覃建议下,文宗开始了一项工程,将修改、加注后的典籍刻在石碣上,在太学展览。从此往后,叮叮的凿石声,声声回荡在长安城中,响了一千四百多个日夜,凿出六十五万余字儒学经典,这就是开成石经的由来。

  又过了两百多年,北宋的吕大忠把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和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名碑汇聚一处,成为西安碑林肇建之始。

  3.考察目的

    碑林,用无数记载着文字的石头,倾诉着曾经发生的故事,帝王的大志,将相的风骨,名士的用心,还有普通人的悲喜,这些光阴投注,并未归于尘土。千年石语,吐露着古人对传承的最大努力。但,是谁写了它们,刻了它们,甚至是救了它们呢?带着这个目的,我走进了西安碑林。

  4.考察过程

    我一到碑林,就发现这个地方在西安古城墙脚下。跟随着路线,我了解到碑林本来是孔庙,旁边是唐代的国子监也就是学校。后来孔庙、学校、碑林三者合一,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一进碑林我先认识了一个字,也就是碑林的“碑”字,碑林的“碑”字大部分是没有上面那一撇的,这可刷新了我的认知。据讲解员说,这个“碑”字并不是少写了一撇,而是我们现在多写了一撇。有一种说法是,随着印刷术的流行,那一竖就开始慢慢出头了,越出越长,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一撇。我觉得,这个字虽然变了,但是它承载的文字和内涵却没有变。


    碑林两个大字的下面便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碑,它叫“石台孝经”。石台孝经是唐玄宗作序,注释并且亲自书写的,因为下面有三个台阶,便被称为石台孝经。石台孝经的大字是正文,小字是注解。《孝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曾参关于孝悌的问答之辩。孝在古代可不仅仅指孝敬父母,还指要效忠皇帝,由此,《孝经》在古代的地位那是相当高的,是科举考试的重要教材之一。


    石台孝经是碑林的迎客第一碑,也是碑林的原点,时间从汉代到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为中华的文明留下了没有断过的文脉。

    接着,我来到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的是开成石经,最伟大的唐代教科书。一千多年过去了,一碑不少,全陈列在碑林。还有秦朝宰相李斯给秦始皇歌功颂德的峄山碑。这些都是艺术文化宝库的重要部分。


    我从秦朝宰相李斯的绎山碑看起,东晋的王羲之,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徐浩、张旭、怀素,宋朝的苏轼、黄庭坚、宋徽宗赵佶,元朝赵孟頫,明朝董其昌、祝枝山,清朝刘墉、铁保……如此看下来,我竟不禁热泪盈眶,中华文明从未断绝,中华书法一直绵延,多么伟大啊!多么灿烂啊!看到了这些碑,一段段历史仿佛在我眼前呈现,那不是碑,在字的缝隙里我看见了时光的流逝。


    见证了书法的变迁之后,我又参观了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六匹战马的浮雕石刻,鲁迅曾在谈到昭陵六骏时说“墓前石兽多半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剑的骏马,这就是大唐的气象。我想,走到生命尽头的李世民,最怀念的或许也是那段鲜衣怒马的少年岁月”。昭陵六骏曾在李世民统一天下的几场硬仗中“乘危济难”“定我戎衣”。那些不屈的身姿,是大唐气质最有力的展现。


    碑林里还有许多拴马桩,这些原本是过去拴骡马的石头,到如今,都成了难得一见的景致,也成为不少人热衷收藏的文化艺术品。他们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我对它们也是喜欢极了,还给他们其中一幅画了个像。


    我还看到了西安碑林中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菩萨造像。这尊造像刻于唐代,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凿而成,从其石质之上乘、体量之大、雕刻之精细能看出原本应该是唐代皇宫内供奉之物。这尊白玉造像趋于女性化,菩萨娴静的体态,华贵而含蓄,但并不过分强调女性特征。是一件受到印度菩萨样式影响的艺术珍品,体现了中和、典雅的东方美学风韵和独特的长安艺术风格,所以被赞誉为“东方断臂维纳斯”。我也给她画了幅画。


五、考察作用

    经过这次对碑林的考察,我总结了西安碑林的三方面作用:历史作用、艺术作用、社会作用。碑林的历史作用突出,是因为碑文记录的内容包含历史事件,可以为考证、推敲相关历史事物提供依据。

    碑林的艺术作用很高,是因为其中的书法、石刻,都蕴含了无尽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书法字体多样、一笔一划间蕴含的都是文化的精华。

    碑林的社会作用,就在于它是中国民族历史沉淀的累累硕果,更体现了我们的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六、艺术的教育功能

    石台孝经上有这么一段话“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亲自训注,垂范将来”,这段话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石台孝经题写的,石台孝经本身就是关于孝悌的问答,所以它的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碑林对我的教育,更是它的书法对我的教育,欧阳询的欧体,柳公权的柳体,张旭的行书,曹全的曹全碑……这些书法都是国人深以为豪的国粹,通过对它们的了解和学习,我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立起了对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爱国主义成为了自然产物。王蒙先生曾说过“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对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那么多,很难用有限的生命去拥有这些无限的知识。我们碑林的碑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宽厚肩膀,就是让我们踩在上面,哪怕能稍微省一点点力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