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数19146
作品数1
关注数2
粉丝数2
赵佳佳

赵佳佳

美术史论系

安塞农民画与安塞剪纸之间的对比分析

类别
史论
本篇文章是外出考察途中,参观完延安市安塞区文化博物馆有感而发,文章多有不足,希望诸位老师同学多多点评。




安塞剪纸研究综述

2020级美术学  姓名:赵佳佳

 

 陕北民间剪纸的研究,大多体现在对于剪纸作品的收录之上。对于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及造型理论研究部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有些对剪纸的历史、样式、特点、风格、题材以及表现方法等理论内容展开研究。也有一些系统介绍剪纸的书籍、论文开始对剪纸的源流进行了研究分析1。另有学者也开始从本原文化方面来研究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当时延安鲁艺的青年艺术家们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剪纸作品,将剪纸的韵味结合到木刻、绘画等其他美术创作中去,形成了一种鲜明清新、朴实健康、贴近生活、追求理想的艺术风格。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之中,西方学者也逐渐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中关注到东方人的审美特点和意识形态。鸦片战争之后的这一时期,境外学者编写的关于中国剪纸的著作中,大多是对于民间剪纸纹样或者吉祥图案图集的整理收集,很少有对于其美学特点进行论述的著作。对于1949年,诗人艾青在《西北剪纸集》2中作《窗花剪纸》一文,文中记录了延安剪纸的收录情况,记载了西北民间剪纸艺术当时的发展状况。1946 年剪纸艺术活动已深入到延安的各个层面。1951年,画家张仃编选的《民间剪纸选》3一书中注意到民间剪纸在各地区不同的风格特征。靳之林等人在书后作的罕见文字记载,为研究早期的陕北剪纸提供了详实的文献资料。1984年出版的一系列剪纸作品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陕北有代表性的剪纸艺人和作品。1998年宋如新先生的《陕北民间剪纸释要》,以及2012年陈山桥编著的《陕北剪纸》,对剪纸作品作了简要介绍,为其后的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文献资料。

      1986年,日本艺术家藤井增藏编著了《中国剪纸艺术》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成果。这是当时对于中国剪纸艺术较系统的理论阐述,而其他文献普遍以图集为主少有从美学理论高度进行论述的著作。而近些年来,地方剪纸书籍的出版发行,记录了安塞民间剪纸艺术与艺术家剪纸实录,记录了安塞县剪纸艺人的现状,也系统地梳理了几代剪纸艺术传承人的现状及其作品4


注释

1.韩亮:《 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上海大学2016届硕士学位论文。

2.江丰、艾青:《西北剪纸集》,晨光出版公司1949年版。

3.张仃:《民间剪纸选》,大东书局1949年版。

4.韩亮:《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上海大学2016届硕士学位论文。

 



安塞农民画与安塞剪纸的对比分析

2020级美术学  赵佳佳

 

  近年来,人们对于民间美术日益关注,尤其是农民画、年画、剪纸三大类别。那么,它们有何特点?为何能从众多民间美术形式中脱颖而出?目前人们对其有何认识?它们在当下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未来如何发展?如此等等的一系列问题,不管是对于我们认识这种艺术文化,探讨其背后价值,以及对其进行保护发扬,都有着重大的价值。本篇论文从安塞农民画与安塞剪纸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比分析法展开论述,这样带来的好处有:(1)、集中于对安塞民间美术中某些类别的分析论述,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和主体性;(2)、以往关于安塞民间艺术的研究都是从一个类别出发,详细解说一种艺术形式,较为忽视了这些民间美术当中错综复杂的关联,本篇论文从农民画和剪纸两方面出发,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民间美术,并且看到其背后的艺术关联。

那么安塞农民画与安塞剪纸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相同点

1.创作主体都是农民,且以妇女为主。

安塞农民画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是融合了剪纸、刺绣、布玩具、炕围画、箱柜画等多种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安塞农民画在创作之初,就与安塞剪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创作者是先以剪纸的形式剪出内容,再将其描绘到纸张上。所以安塞农民“画家”多为有一定剪纸、刺绣功底的女性。

在陕北,男子都是在黄土地上劳作,妇女则在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陕北民间剪纸艺术就是农家妇女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以及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在窑洞里创造的艺术形式,比如农村妇女们几乎人人有一本夹花样的旧书本,里面一般夹着三种纸花样:有鞋样子、刺绣品样子、窗花样。因此,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纯粹是用于服务自我,用于观赏的自生艺术。它们有着自由、活泼、淳朴、充满情调的特点。并且,不同的剪纸特点反映了这些创作者们不同的性格、经历、以及生活等。

2. 所呈现的都是非常饱满的画面。

安塞农民画家认为“画花画花,就是要画得花花的”,她们的创作是随心随性不受约束的,她们没有透视、三维、比例等方面的知识、也不会去考虑这些因素,很多时候在她们的画面中,时间和空间是被打破的。在画面物体上,安塞农民往往选取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方面进行细致、突出的刻画,比如侧面正眼。她们总是简洁的勾勒物象的轮廓,再用繁复精美的纹样装饰物象最具特征的部分,强化表现主体,并且以小而散的素材装饰画面的其他部分,所以画面往往非常的饱满繁复。

在她们的剪纸作品中,造型也很随意,往往是先剪一个大块然后细心装饰。她们不讲究像不像,而是讲究花不花,即画面的饱满程度。她们通常把画面的主体剪得很大,剩下的空白则用其他物象填满,这些物象不是随随便便的无意义的,必须有助于作品的完整性和表现性。比如白凤兰的剪纸作品:《倒照牛》。这幅作品只塑造了一只牛的形象,但整个牛身布满花纹,并且这些花纹大都有一定的寓意和讲究,而不是随意的符号图案和布局排列。

3. 作品当中的物象都饱含寓意。

中华民族是含蓄的,同时也是充满智慧的。我们的图案大都隐含某种寓意,农民画和剪纸也是。很多时候,我们要了解当地人的文化历史及其生活思想,就要从这些图画中去看。

安塞剪纸所表现的内容涉及生活 、生产、生殖、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多个方面。比如剪纸中有一类叫喜花,是结婚时所剪的花,其反映的是生殖崇拜的主题,寓意男女情爱,也有富贵的美好寓意。安塞剪纸中常见的喜花有“蛇盘兔”,寓意属相为蛇的男子与属相为兔的女子结合,且有富贵寓意。在民谣中就有:“要想富,蛇盘兔;蛇盘兔,必定富。”还有艺术家们常剪的娃娃与莲花、石榴等题材,喻示莲里生子的传统文化内涵,民谣中有“娃娃坐莲花,两口子好缘法”,“石榴坐牡丹,生下一河滩。”剪纸艺人们也十分热衷的“ 抓髻娃娃”,图中的娃娃一般一手执鸟,一手执兔, 而鸟代表阳,兔代表阴,因为神话中说太阳里有金黄色的三足乌鸦,所以古代人们就把“金乌”作为太阳的别名,也称为“赤乌”。而我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故事,所以兔是代表月亮,也有的是以蟾蜍代表月亮,月为阴。并且古人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阴阳结合才能产生生命,天地万物才能运转。在剪纸作品中,狮子、牛等的动物形象也非常常见,并且其上经常出现旋纹和牡丹纹两种纹样,其中,旋纹象征公,牡丹纹象征母。所以说,这些艺人们所剪的剪纸,并不是随心所欲创作的,她们刻画的图案大都有一定的寓意内涵,所塑造的形象也是有传统的“古时花”作为摹本,只是在具体剪时可以灵活多变,安塞的剪纸也一样,其样本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4. 塑造手法上主体大其余小。

从古代图画中不难发现,人们喜欢把主体物画的很高大以突出其主体地位,安塞农民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同样喜欢以夸大的手法塑造主体物,并施以繁复的装饰去突出主观感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她们的作品中所呈现的物象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刻画不同,而是将主题物象的重点部位进行夸大处理过了的,图像多采用侧脸正眼的刻画手法,以更好地表达物象特征,除此之外,她们也非常注重物象形象的刻画,有的憨态可掬,有的笨拙可爱,有的聪明伶俐。

5. 形象刻画都偏抽象。

安塞农民画中刻画的物象形态常在似与不似之间,非常生动传神。并且在创作中经常给动物施与人的特点,将其拟人化或者说将人、动物、植物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给一切物象的赋予生命活力,彰显了民间艺术家的巧妙构思和独特审美,并且《黄土高原之花——陕北安塞农民画艺术特色分析》一书中也说道:“安塞农民画作者喜好随意地表现身边的世界,并不注重绘画技法,这与科班出身的画家截然不同,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去雕饰的、原始的生命力,是他们情感的充分体现。1”在画面布局上,安排农民画打破时间、空间、透视等传统的造型思维,所有的人、物以及活动都在同一个时空里进行刻画,画面随性独特,和谐统一。

6. 作品中都会有一些有着固定意义的图案或者象征手法。

在民间剪纸中,很多人都是照剪,能做到“冒绞”,也就是随意的,创造性的剪纸的人不多,一般这类人被称为“巧女子”。如果哪位妇女剪出好花样,其他妇女就来“替样”,一传十,十传百,剪纸纹样就诞生了。陕北人的窑洞里到处都贴满了剪纸,窗户上、炕墙上都贴了剪纸,在窑帐最正面的墙上贴着的叫做“坐帐花”。因为安塞的床一般都放在窑帐下,所以窑帐上贴的都是与生殖有关的剪纸画,比如鱼戏莲花。人们也很喜欢剪抓髻娃娃,并且派生出许多种类。在“抓髻娃娃”四周还有摇钱树、寿字、鹿(代表禄)、和平鸽上一黄蜂(代表平安丰盛)、蛇(代表钱串)等。总之在农村看着一种剪纸好看,大家就互相学,在学的过程当中又不断加进自己的剪法。

7. 作品内容贴近生活。

安塞农民画家接近自然,注重表现农民对生活、生命的认识,安塞农民画大多以婚庆、劳作、丰收和腰鼓等风俗活动为主,地域性特征强烈。安塞农民画还有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等的特色题材。安塞农民画的创作主体们大都毫无绘画功底,她们一般都是即兴创作,加上以往剪纸、刺绣的深厚基础,她们在农民画中对形象进行简化和夸张,创作出生动有趣且具有日常故事情节的艺术作品。所以农民画并非只是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的表达,在它里面蕴藏着许多比审美更深刻的东西,比如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一个地域流传已久的文化信仰等。就像方李莉在《安塞剪纸与农民画》一文中说的:“民间艺术毕竟是民间生活的一部分,是深埋在人的生命感与地缘环境中的一种文化表现,文化是辅导不出来的,真正的艺术也是辅导不出来的。2


二、不同点

1.农民画色彩丰富多样

因为农民艺人们没有受过专业的色彩训练,她们所有的色彩知识都是来自于平时的绣花实践,以及自己世代相传的配色口诀,而这些配色口诀大多源于陕北妇女在节日祭祀时制作面花的审美经验。 如“撒粉红,收真红;撒洋蓝,收深蓝;撒黄绿,收墨绿”,“红间黄,喜煞娘;红间绿,花簇簇”、“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还有“黄见紫,恶心死;红见蓝,狗都嫌;红绿相随,相互照应;红显大,绿丑差”等。按照这样的口诀,实际是一种类似渲染的办法。她们在绣花时,往往是花瓣底下的颜色浅,顶上的颜色深,而这深浅两色又往往用的是同类色,如粉红和真红、洋蓝和深蓝、黄绿和墨绿等,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懂得深浅不同的同类色既能产生对比,又能产生和谐的美感。另外,她们懂得对比色使用时要谨慎,用得好色彩会更鲜明,用得不好会难看、火气。为了压住纯色、对比色在一起的火气,她们在画面中黑色用得较多,这也跟安塞地处秦地,秦人尚黑的传统密切相关,她们不仅用黑色勾线, 还常用黑的色块,使得整个画面浓重而不失艳丽,同时使得安塞农民画与其他农民画有所差异,成为其主要色彩特征之一。

2.刻画题材各有侧重

农民画与剪纸既是两个不同的类别,其刻画题材上也就有所区别,这个区别应当与农民画和剪纸的用途以及创作手法息息相关。农民画在题材上侧重于表达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情景,比如李福爱创作的《春播》就是一幅表现陕北人民劳作的场景画,在这幅作品中,刻画的是陕北典型的劳作方式——二牛抬杠。画面中的两头牛雄健有力,从它们的动作中表现出牛任劳任怨的美好品德,并且画面中还刻画了一头小牛,这可能是为了填补画面空白的需要,另外,这头小牛的出现又十分合理,一方面体现出农民生活的美满富裕,另一方面增加画面的生动感。再看画面中人物的刻画,正在耕作的大叔头戴羊肚巾,嘴里叼着大烟斗,衣着也极具陕北特色,他身体前屈,一手扶犁一手扬鞭,表现出陕北人民辛勤劳作的美好品质,另外,劳作是辛苦的,吃力的,但是作者给我们呈现的画面没有那种沉重感,反而很欢快,因为她们的创作手法非常浪漫,从烟斗,长鞭还有画面中其他地方浪漫的花纹植物纹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得到,另外,画面中还有天真活泼的孩童和像喜鹊一样的小鸟,就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趣盎然。而剪纸中更多见的是动植物,它们往往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比如李玉焕创作的《吉祥多喜》,画面中有一只公羊,而公羊代表吉羊,因为“祥”,谐音“羊”,并且画面中还刻画了一个小孩在羊背上,并且在小孩身上剪刻出一个“喜”字,因为陕北把公羊通称吉子,所以借吉子喻小子,故而这幅剪纸就寓意“吉子送喜。”

3. 功用有所不同

正如方李莉在《安塞的剪纸与农民画》一文中所说的:“任何文化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功能价值,都是为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而存在的,最终是为人的生存服务的”3。安塞的剪纸和农民画同样有着它们各自的功用。安塞的剪纸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类别。第一类:欢庆节日时用的剪纸,在我国许多重大节日中,剪纸艺人们就剪一些作品来美化环境场所并且增添喜气,尤其春节是安塞妇女显示技艺的最佳时节,不少家户住室就成了剪纸展览室,谁家剪了好的,姑娘们就都跑去观赏和学习。春节的剪纸内容多为吉祥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保平安、镇邪恶的吉祥图案,其中老虎、狮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安塞地区的人们不仅在窗户上贴剪纸,墙上,门上,灶台上也都要贴,呈现出非常喜庆的景象。第二类:装饰洞房的剪纸,也叫“喜花”。用于嫁娶时装饰洞房的剪纸都是很有讲究的。寓意最深、最有趣的是窗子中间的“喜花”和窑顶的坐帐花。都是跟生殖繁衍,吉祥富裕相关的,比如安塞人最喜欢的“蛇盘兔,必定富”。十二属相,蛇又称小龙,龙为阳,代表男性,兔为阴,代表女性,“蛇盘兔”指的就是男女婚配之意。还有曹佃祥的《骑猪娃娃》,娃娃一手举鸟(表阳),一手举蝎(表阴);猪则寓意多子多福。第三类: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的剪纸。安塞人每遇家里人生病或牲畜患病,就会剪上牛、猪或虎贴在门上,希望抵消邪气、驱除病魔,同时还有招魂的纸人、扫天婆等都是用于镇宅祛病的。第四类:用于做手工艺品底样的剪纸。以往安塞农村的女子们离不开绣枕花、鞋花、针扎花,裹肚围裙,做布玩具,做虎头帽等,就需要先用纸剪出底样。

4.两者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和成熟,朝向截然不同的形态发展。

安塞新农民画在构图、造型、赋色等手法上,突出画家个人的创作意识。新的农民画有了许多新的创作手法,比如人们开始用墨创作,是以往农民画里从未出现过的,如今也成为一个导向。在她们的构图中,也出现了刻画局部的画作,这跟以往农民画家钟爱表达完整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这跟有文化,有专业知识的人和机构对农民画家的影响有关。新的剪纸从总体面貌上来说变得又大又繁。过去剪纸都是用来装饰房屋,贴在窗户上,墙上等,所以尺寸应该都偏小,但近十几年来,剪纸作品趋向于大幅作品,这应当是剪纸的功用发生了改变。发展至今,安塞农民画和剪纸倒是越像是在为艺术而艺术了。事实上,农民画发现至今确实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网络信息时代蓬勃发展,图示信息鱼龙混杂,艺术的更新与轮回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模式,年轻人对传统艺术学习的兴趣逐渐削弱。4


三、启示

农民画的出现与发展跟剪纸、炕围画、刺绣等关系密切。发展至今,我们如何去保护和传承这两种文化呢?很多学者对新农民画进行批判,认为这种新农民画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农民画最重要的价值内涵。但是,大多学者指的生活,是人们所处的过去的生活,是旧农民画时代的生活。大家有没有想过新农民画出现的原因呢?首先,生活环境与质量发生了改变,其次,人们的文化水品,学习的知识文化以及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改变,最后,作画的群体也是新一代人,那么,一切都在改变,农民画有什么理由不改变?但是现在的新农民画在发扬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变质的感觉,那这些“变质”都有哪些?如何产生又当如何处理?新农民画与旧农民画的不同在哪里?这些不同产生了怎样的意义,是否体现了人们当下的生活与价值内涵?笔者觉得这些评价角度尤为重要。


注释

1.刘颖、冯东、张淑华:《黄土高原之花——陕北安塞农民画艺术特色分析》,《美术大观》2015年第4期,第75页。

2.方李莉:《安塞的剪纸与农民画》,《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第122-130页。

3.方李莉:《安塞的剪纸与农民画》,《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第122-130页。

4.周欣怡:《安塞新农民画的融合与发展》,《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5期,第125-126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