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建议
一、背景论述
我们考察所到的六营村,是凤翔泥塑的主要生产地
凤翔县六营村现有人口两千多名,五百多户,全村自古有制作泥塑、刺绣、草编、剪纸等手工艺的传统。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盛于汉唐及元末明初,流传民间上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留存最古老、最具乡土特色的民俗手工艺。
六营泥塑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相传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部将李文忠在雍水河畔“屯兵”,第六营中,一部分江西籍的士兵会用陶瓷,便利用当地黏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制模,捏泥人、泥动物,做偶彩绘,当作泥玩具出售。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这写泥玩具起先以表现虎、狮、牛、马、猪、狗、兔等动物和神话历史戏剧人物为主,俗称“泥耍活”,后逐渐演变成彩绘、素描等手法的泥虎脸挂片、泥牛头挂片等。泥塑作品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手工修饰、描线、彩绘、上油等十多道工序方式。其造型洗炼概括,色彩鲜明、形态妩媚可亲,具有简、艳、神的艺术特色。
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俗称泥货。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其种类主要是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中国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其中发现,凤翔泥塑作为凤翔人民独有的手工艺,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精神传承,也是当地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在泥塑的发展道路上,似乎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二、凤翔泥塑的发展现状
现状我们也将分为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
(一)优势
1、悠久的历史积淀
凤翔泥塑自明代(或更早)发展至今,存在很高的研究价值,且发展历史仍有文物考究:宝鸡市凤翔区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凤翔泥塑的样式及所绘的花纹,多呈吉祥平安之意,具有驱邪避害的作用,所传递的祝福之意,皆是自古中国人所向往的。
2、精巧的制作工艺
如今处在快节奏时代,机器制作席卷全球,低成本的机器制作更得商家青睐。而凤翔泥塑依旧坚持手工制作。相较于工业的衍生品,手工艺人的制作会更具特色、精巧,以及更重要的人情味,能使观者能更懂得制作者的情感而感同身受。
3、国家政策的支持
随着工业文明的逐步发展,一些非遗文化逐渐消逝在历史的文化进程中,国家也逐渐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及发辗,推崇非遗文化,非遗文化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二)劣势
1、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
凤翔泥塑多采用家庭作坊式传承,村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传承,保证了传承的完整性,也保持了作品的原创性,但这样传承的方式和封闭的传承观念,导致了传承范围小,影响力小,也从而影响到传承人的数量及质量。同样家庭作坊式的传承,也导致了生产规模的缩小,生产效率不高。
2、产品的定价和质量
由于凤翔泥塑的生产方式为个体经营,个体的出售价格高低参差不齐,同样产品的质量也良莠不齐。在我的考察过程中及后来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都无从得知是否有一个具体的机构管理及控制。所以,在凤翔泥塑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了一个权威机构的管理及控制,缺少统一的定价及制作标准,导致了泥塑交易市场的乱象。这乱象也可能进一步导致购买者的兴趣缺失和印象的衰败。
3、产品的市场分析
凤翔泥塑销售缺少一个系统的管理及监控,就以家庭为销售单元的话,家庭会相对缺少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固执的坚守原有的东西或者激进的改变盲目地迎合潮流,都是导致凤翔泥塑知名度和普及度不高的原因。市场战略不足,缺乏创新。这一方面在考察过程中,与传承人胡新民妻子的谈话中便能得出,平常手工艺人并不期望在新样式的开发,不注重创新,而且过分的依赖他人或故有的样式。
4、个体的文化意识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理论研究中,文化自觉与工匠精神是近年来为学界愈发重视的重要理念。我们提倡的文化自觉理应是全民的文化自觉,其中便包括民间艺人对自我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艺术的熟稔和热爱,唯有爱之深方能护之切,唯有护之切方能传之久。实际上,不论是凤翔泥塑的传承者还是相关经营者和管理者,大部分人对凤翔泥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都不够,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等要素式微,取而代之并被不断放大的则是它的物质利益和符号价值。换句话说,人们更加看重其经济价值而开发利用,并非出于文化保护的目的,这种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理念的偏颇及文化观念的转变,直接造成凤翔泥塑保护发展的片段式、碎片化与隔离化现象。凤翔区域内的泥塑艺人往往不了解业界发展情况而各自为政,使得当地民间艺术的发展规划与战略部署缺乏整体性、宏观性、科学性。因此,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理念的工匠精神,唯有实践于包括凤翔泥塑在内的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体本身,它们才能焕发出持久的活力。
5、未来的发展路线
凤翔泥塑的保护传承是一项需要以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对待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凤翔泥塑文化生态的发展应具有战略眼光的总体规划和明确的发展路径。事实上,凤翔地区不乏各级相关发展规划文件,只是这种规划过于笼统,保护工作实施的力度不够,深入不足,往往只落脚于个体的项目,而不能进行全域统筹规划和协同发展。例如,只重点扶持已经成功申报并进入非遗名录的泥塑项目传承人,对于散落在民间的其他泥塑传承人群政策性保障力度不够,出现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传承人欠缺积极性等现象。凤翔泥塑文化生态发展的延续性不足,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其一,某些文化管理者不顾凤翔泥塑等民间艺术客观发展规律,急于出成果,这种片面的政绩观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对凤翔泥塑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其二,在当地社区,群众的社会参与不够。将非遗回归社区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模式在国际得到广泛认可,认为社会参与是非遗传承保护的核心内在驱动力,当社区群众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主动响应号召参与当地文化保护中,凤翔泥塑保护发展的持续性才能得到增强。
三、凤翔泥塑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1、加大特色村庄的基础建设
经过六营村的实地调查走访,再与一些特色村庄比较,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六营村的特色村庄建设还只是个基础,初具雏形,这样的特色村庄建设,只能短暂的吸引一些研究相关方面的学者,旅游基础设施及宣传都没有跟上,这样也进一步导致凤翔泥塑的传播度不高,知名度不够。凤翔泥塑的相关展览及展示都只能杂乱地摆放在民房之中,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特色村庄该出现并为之保存的现象。街道及广场的建设明显超越了艺术品的展览精美程度,再加上相关泥塑产品也杂乱无章,使人容易丧失购买欲望,也无法实现艺术品的商业价值。
2、开发相应的衍生品
在考察过程中,可以发现相关的衍生周边产品种类少。“符号化运作在传统村旅游开发中给村落注入经济动力”,因此,可以发展文创产业,增强地方品牌效应,扩大知名度,进一步与其他地域的非遗文化协同合作,来达到乡村振兴片状区域整体化、文化交流深入化、产业结构科学化,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协同可持续发展。在保护非遗原貌的大前提下,文化旅游方面还可以采用现代高科技来保护、传承凤翔泥塑,促进传统手工艺与机械化生产模式的耦合。例如,3D影像、VR技术等能够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新奇感,可设立有专业人士指导的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非遗体验馆,提高旅客的参与度与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水平。通过开发其衍生的民间文化系列旅游产品,如明信片、书签等,使文化旅游寓教于游。
3、设立研学和教育基地
非遗的文化积淀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非遗的传承需要重视,非遗的传承不能仅仅单靠家庭传承,社会的关注不能减少,而且也十分依赖于我国青少年群体的认同与关切。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使其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去非遗基地进行了解与学习。在体验传统美术的过程中,了解手工艺人在工艺品中花费的构思与技巧,在制作过程中付出的耐心和细心,把匠人精神传达给正在形成价值观的青年群众们。因此,非遗所在地政府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研学活动、创办实践基地的方式建立与青少年群体的联系,通过熏陶与感染的方式使之形成对于我国文化的自豪与认同,让更多的青年群体对传统美术产生兴趣,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列当中。
4、加大宣传力度
凤翔泥塑要积极走出去,参与展览展销,持续不断的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活动,借助非遗文化、民俗民风、新农村建设等契机,请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的主题采访团走进位于凤翔县,走进民俗村,在有“中国泥塑第一村”美称的六营村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无限魅力,提高泥塑的影响力。在宣传的同时,也可以研究如何将泥塑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例如制作相关app或小程序,让一时无法到现场感受的观者,也能感受到泥塑传统美术的魅力。
5、设立相关管理组织
主张民间艺人自发组织相关的管理组织,设立行业规范,规范市场规则。在组织建立时也要尝试吸纳对传统美术感兴趣的从事市场研究及其他相关方面的人才,丰富组建人员的来源,建立组织也可以更好的保障独自散落在民间的泥塑艺术家。组织的设立,也有利于学术探讨的氛围的形成。
6、拓宽销售的渠道
在某个对消费者的调研中,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有过想要购买传统美术产品的想法,但是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购买,且如今电商直播平台发展火热,泥塑可以选择尝试电商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传统美术的魅力,来保障相关手艺人基本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可以搭建中介平台,比如以创建文化创意公司的形式,通过开展将传统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产品或者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业务拓宽非遗的销售渠道。比如通过政府牵头在当地成立泥塑协会,注册集体商标,让经营者加入,让其能够使用集体商标以表明其产品品质,使得其与其他地区的泥塑产品加以区别,并且能够对假冒侵权行为加以规制,还可以通过泥塑协会开展对外销售业务。因此,拓宽销售渠道也是重中之重,保障民生。
四、结语
本文依据文化考察过程在六营村的见闻为着手点,进而分析了凤翔泥塑发展现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再依据所得出的结论结合时代的发展及潮流,得出有关的参考建议,希望有助于凤翔泥塑今后的发展与传承,也希望非遗的发展和传承能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