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数10208
作品数3
关注数0
粉丝数0
袁张路

袁张路

美术史论系

《新媒体背景下皮影戏的传承创新》

类别
史论

摘要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电影的前身主要是灯影戏及皮影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基于对光影理论的初步认识,常常用光与影做出简单的劳动生活场面,发明了灯影戏和走马灯。灯影戏是用光源照射的——在光的照射下剪纸之类出现的影像。这就是电影的雏形。而如今随着时代发展皮影戏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新媒体的繁荣发展。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皮影戏无疑存在这多重的局限性。皮影戏与新媒体融合创新传承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皮影戏制作工艺繁复,但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能克服上述种种的局限性。

关键词

皮影  新数字媒体

引言

  以皮影戏的传承创新为主题在知网上的相关国内论文共有1116篇,国外论文0篇。其研究方向主要有就地方皮影戏的文艺创新产品,皮影艺术在现实生活的应用,新媒体环境下皮影戏的创新和运用等。关于新媒体背景下对皮影戏的传承创新的国内相关论文共有7篇,国外论文0篇。由此可见,国内外对于新媒体背景下对皮影戏的传承创新这一方向并未有过多研究,该领域的研究远少于其他传承创新方式。新媒体背景下对皮影戏的传承创新主要是研究现代电影,动画等新型媒体方式对皮影戏的传承创新,用新媒体方式将皮影戏带入大众视野,使皮影戏得到传承和发展。皮影戏作为曾经的“电影”,如今逐渐淡出大家的是视野。而在当今新媒体繁荣发展的时代下,将皮影戏的传承创新与新媒体相结合既可以保留皮影戏的特色又可以使皮影戏回到大众视野。

一.什么是皮影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IMG_0110.JPG                                                   二二.皮影与电影的关系

  电影的前身主要是灯影戏及皮影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基于对光影理论的初步认识,常常用光与影做出简单的劳动生活场面,发明了灯影戏和走马灯。灯影戏是用光源照射的——在光的照射下剪纸之类出现的影像。这就是电影的雏形。灯影戏,又称“皮影”或者“影戏”,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独特而且极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的民间戏曲艺术。其故事内容和艺术效果主要通过灯光、幕布、唱腔以及演员手中操纵的皮影人技巧表演表现出来。所用的皮影人和皮影场景既是表演的道具,又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美术作品。

三.新媒体背景下皮影的传承创新

  而如今随着时代发展皮影戏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新媒体的繁荣发展。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皮影戏无疑存在这多重的局限性。皮影戏的工具制作工艺繁杂,种类繁多,需要皮影制作人付出充分的时间和耐心。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全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IMG_0109.JPG

  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学习皮影戏,使皮影戏无法传承。成为一个皮影戏人所需要耗费的精力是我们远远无法想象的,人们认为这枯燥无味,在这利益当头的时代,皮影戏甚至无法赚回成本。为什么相声有大把大把的人愿意学?因为它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融合。就如最著名的德云社,它将相声搬上了大舞台,大荧幕,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融入百姓生活。有人会说因为相声成本低,收获高,所以才会有大把的人愿意学。那为什么同样与皮影戏一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也从落寞变得逐渐繁荣,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学习。我觉得京剧做的很好的一方面是现在许多荧幕剧都融入了京剧,使京剧进入大众视野,潜移默化的使大家产生了兴趣。无论是相声还是京剧又或是其他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的背景下,都选择了与新媒体融合创新。

  皮影戏与新媒体融合创新传承,制作成动画,电影,走入大众视野。这不仅可以使皮影戏发扬,也可以吸引更多对皮影戏感兴趣的人为皮影戏注入新鲜血液。皮影戏不仅仅是皮影戏更是我们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其实为了皮影戏的传承创新做出努力的也有很多人,就如张艺谋导演在他的作品《活着》中,就使用了皮影戏来叙述故事。皮影戏作为表演方式,以其传统独特的风格,向我们叙述了这个故事。或许只有皮影戏这中经过了时间的沉淀的艺术表演方式,才可以表达出余华老师在书中所想表达的情感。

  据了解所知,皮影戏在近十多年来也做了很多革新,但是我认为最有必要的是提高皮影的存在感,尝试与各电视剧合作,在大热门剧中安排剧情是去看皮影而且不是去看电影:也可以合作拍摄一部以皮影为题材的电影。皮影文化相传不息自有它的道理,它拥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加上我们的保护,它定会相传下去,重新进入我们的视线。

皮影戏与新媒体融合创新传承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皮影戏制作工艺繁复,但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能克服上述种种的局限性。它不仅可以真实地再现了皮影戏的原理,制作也相当的方便,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意的进行修改。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沉重,而给它赋予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我们可以在动画中应用电影中各种长镜、短镜以及蒙太奇手法,可以用皮影戏的方法来演绎现代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网络的技术,让皮影戏(而不仅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切都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雕刻、表演手艺,只需要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创意即可。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把皮影戏制作成数字动画的初衷,我们也相信这样的表现手法能够赋予传统皮影戏新的生命及活力。

  在新媒体背景下,皮影戏要突破自身的局限性,接纳时代的新产物,将自身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传承,让皮影戏重新走入大众视野。我们相信在皮影戏与新媒体融合中,皮影戏一定可以向观众们展现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魅力,使大家感受到时代的沉淀,品味皮影的韵味。

参考文献:《皮影戏与现代电影》 刘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