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数21464
作品数1
关注数0
粉丝数0
张单璐

张单璐

美术史论系

浅析汉代四神图案 ——以陕北汉瓦当与汉画像石为例

类别
史论



前人研究成果目录

2020级美术学 张单璐

  

1.张玉:《瓦当上的纹饰——浅谈汉代四神瓦当》,《大众文艺》2011年第8期,第275页。

2.李重蓉:《两汉龙虎图像组合分类及其含义》,《中原文物》 2019年第1期,第79-86页。

3.胡雪竹:《两汉玄武图像的组合形式及功能意义》,《荣宝斋》2015年第5期,第142-157页。

4.何海南:《拙以古朴,美以雅韵——浅论中国汉代古典纹饰之“四神纹”》,《西部皮革》2018年第15期,第49页。

5.张琪、赵玉琢:《浅谈古四神纹的妙用》,《美与时代(中) 》2015年第8期,第135-136页。

6.杨晓燕、晏海玲:《汉代四神纹样特征分析与像素化应用研究》,《工业设计》2017年第9期,第54-55页。

7.程万里:《汉画四神图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李南芹:《汉代“四神”瓦当之纹样考》,《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23期,第35-37页。

9.杨璐:《汉代四灵瓦当造型设计及文化意涵》,《汉字文化》2019年第20期,第154-155页。

10.赵志生:《从汉代瓦当“四神”图形解读秦汉的造型艺术》,《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93-97页。

11.吴公勤:《浅析汉代四神瓦当》,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38-39页。

12.柯昌华:《关中地区汉代瓦当“四神纹”浮雕艺术研究》,西安美术学院2012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3.毛磊:《陕西地区秦汉云纹、动物纹瓦当纹样研究》,郑州大学2014届硕士学位论文。

14.郑鸿飞:《汉代四神瓦当纹饰在标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西安工业大学2018届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15.张贺:《汉代瓦当纹样探究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27-29页。

16.刘姝婷:《基于现代平面设计理论的秦汉瓦当纹样的应用设计研究》,苏州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

17.乌琼:《沂南汉画像石墓四神图像分析》,《齐鲁艺苑》2015年第1期,第84-87页。

18.邹雨辰:《论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美与时代(中)》2017年第10期,第140-141页。

19.蔡惠萌:《画像石“朱雀铺首衔环”图像演变及美学意蕴———以汉代上郡、西河郡地区汉画像石为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94-109页。

20.谢娟玲:《陕北东汉画像石中动物图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1届硕士学位论文。

21.白婧芸:《高句丽壁画墓四神图的文化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吉林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

22.谢盈盈:《南宋川南墓葬中的四神图像研究》,重庆大学2013届硕士学位论文。

23.毛建明:《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墓葬中所见的四神图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

24.王彤:《关中地区出土汉魏时期神兽镜纹饰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1届硕士学位论文。

25.王双双:《汉墓出土禽兽纹带镜初步研究》,郑州大学2013届硕士学位论文。

26.程万里:《汉代铜镜中的四神纹饰研究》,《美术观察》2008年第2期,第109页。

27.司学标:《汉代四神镜上的虎纹》,《收藏》2014年第21期,第52-53页。

28.娄建红:《汉四神铜镜探微》,暨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

29.王子雯:《汉代四神图像造型艺术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

30.侯茹:《“四神”在汉代的符号表现及其造型研究》,《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年第2期,第106页。

31.牛天伟:《汉代“四神”画像论析》,《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114-122页。

32.杨悦堃:《汉代“四神”图像的美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21届硕士学位论文。

33.王小应:《西汉四神瓦当形象及其创意探寻》,《丝绸之路》2012年第8期,第27-29页。

34.安玉仁:《神采飞扬  诗意丰赡——浅论四神瓦当的诗性之美》,《雕塑》2019年第6期,第78-79页。

35.柴晓敏:《四神纹饰的文化内涵及造型特色》,《中国包装工业》2014年第24期,第85-87页。

36.张亚美:《汉代龙形图像研究》,青岛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

37.王晓日:《河洛地区汉代四神图像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

38.邹雨辰:《河南地区四神图像演变研究》,郑州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

39.李成康:《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神兽图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  

40.吕光:《集安高句丽五盔坟5号墓四神图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届博士学位论文。

41.雷婧:《唐代墓志四神图像纹饰论析》,陕西师范大学2012届硕士学位论文。

42.孙峥:《对汉代四神铜镜的文化内涵及思想背景的认识》,《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24-27页。

43.李昱盛:《“四神镜”中四神与铜镜关系探究》,《艺术科技》2016年第8期,第234页。

44.谢晓庆:《汉墓出土四神禽兽纹镜研究》,武汉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

45.董波:《中国古代铜镜上的虎纹饰初探》,《收藏家》2014年第4期,第65-71页。

46.于燕:《汉代四乳禽兽纹镜分类研究》,《华夏文明》2017年第9期,第33-37页。




四神图案研究综述

2020级美术学 张单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数年来考古工作者对四神的不断发现与发掘,四神的相关文物才得以重见于世人眼前,才得以深受社会各界学者的关注。迄今为止,国内,人们对四神为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神的起源及演变;四神纹少量器物的收藏鉴赏、分类归纳及分析探究;四神图像纹饰的分析和元素提取,及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多是以汉代墓室壁画和汉画像的形式从多种角度入手探讨,如程万里的《汉画四神图像》(2012)这一书籍就是把各种用品和实用工艺器物上的汉代四神图像进行了十分详尽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从四神图像的渊源、汉画四神图像的兴盛、汉画四神图像的艺术分析、汉画四神图像的内涵和汉画四神图像的影响与演变这五大方面进行阐述1,这对论文初期资料的整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还有一些从铜镜、瓦当等器物方面对四神纹进行研究,多是以汉代出土最多。程万里认为出土的汉瓦当也是汉画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门类2。汉瓦当四神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造型艺术设计、文化内涵和纹样考究等这些方面,如:李南芹在《汉代“四神”瓦当之纹样考》(2013)中主要对汉代“四神”瓦当纹样之源流进行阐释及探究3;杨璐在《汉代四灵瓦当造型设计及文化意涵》(2019)中对汉代四灵瓦当图案进行探讨,进而了解四灵文化内涵与造型表现4,还有赵志生的《从汉代瓦当“四神”图形解读秦汉的造型艺术》(2004)5、吴公勤的《浅析汉代四神瓦当》(2002)6等都是对四神图像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与探究。比如:柯昌华在其《关中地区汉代瓦当“四神纹”浮雕艺术研究》(2012)一文中少见的以地区为界,通过对其造型语言、构图原理、表现方式、装饰手法、制作技法等的研究和探讨,发掘作品深邃的审美内涵和价值意义7,还有毛磊在《陕西地区秦汉云纹、动物纹瓦当纹样研究》(2014)等从地域思想文化的角度入手探究8。又比如:郑鸿飞在《汉代四神瓦当纹饰在标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2018)中主要把汉瓦当四神图像与标识系统结合在一起所做的探究,具有实际应用作用9,还有张贺的《汉代瓦当纹样探究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2018)10、刘姝婷的《基于现代平面设计理论的秦汉瓦当纹样的应用设计研究》(2020)11等都是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对汉瓦当四神进行研究。

    对画像石四神图像的研究多是从发掘出的石墓、汉墓、石祠中考察探究得出,而从汉代的考古研究发现,画像石、画像砖最为突出,而其中四神图像作为一部分也有一些研究。比如:乌琼在《沂南汉画像石墓四神图像分析》(2015)中阐述了四神画像在沂南汉画像石墓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12;邹雨辰在《论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2017)中通过对四神图像起源的追溯,分析其方位排列和图案形象的组合来探析其所代表的不同内涵13;蔡惠萌的《画像石“朱雀铺首衔环”图像演变及美学意蕴———以汉代上郡、西河郡地区汉画像石为例》(2018)就是对四神之一的朱雀组合图像进行一个地域的探究14。还有谢娟玲的《陕北东汉画像石中动物图像研究》(2021)等都是在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墓中对四神图像或其中一种图像进行探究15。也有其他朝代的,如:白婧芸的《高句丽壁画墓四神图的文化渊源及其发展脉络》(2020)16、谢盈盈的《南宋川南墓葬中的四神图像研究》(2013)17、毛建明的《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墓葬中所见的四神图像研究》(2020)18

    对于铜镜的研究,也多是汉代出土的较多,特别是新莽时期开始盛行的神兽镜,比如:王彤的《关中地区出土汉魏时期神兽镜纹饰研究》(2021)19、王双双的《汉墓出土禽兽纹带镜初步研究》(2013)20等。对四神铜镜也有一些研究,如:程万里的《汉代铜镜中的四神纹饰研究》(2008)21、司学标的《汉代四神镜上的虎纹》(2014)22、娄建红的《汉四神铜镜探微》(2010)23等。

    还有就大方向从四神图像或其中一两个图像进行研究,如:王子雯的《汉代四神图像造型艺术研究》(2020)24、侯茹的《“四神”在汉代的符号表现及其造型研究》(2013)25、牛天伟的《汉代“四神”画像论析》(2013)26、杨悦堃的《汉代“四神”图像的美学研究》(2021)27等。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四神图像的研究,就笔者所查阅的资料来看,所获得的资料十分有限,大多是从四神的神话传说角度和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去探究四神的概念、线条的运用、符号的信息传递,或是对汉画像壁画和汉画像石宏观方向的研究。比较的泛泛而谈,从具体的文物上去分析四神图案的较少。比如:美国巫鸿的《汉代艺术中的“天堂”图像和“天堂”观念》仅涉及到四神图像在星象图方面的介绍以及其反映的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内容28。日本林巳奈夫的《对洛阳卜千秋墓壁画的注释》是对具体的墓室壁画进行单项的研究29


二、前人研究成果总结

    从前人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四神图像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体趋势都是由一般到具体,从文献到图像实物。

    2.最初对四神图像的研究多是局限于古籍和古文献中所记载的资料,现阶段研究多是以实地考察得证(获得一手高清照片或是访问这方面的专家),加上通过古人的记载得知更多的文字和图像信息,补充到研究资料上,提高了研究的精密度、准确性。

    3.注重某一朝代的某一种或多个器物的研究,而对于地区整体区域的研究明显较少。

    4.对于四神的艺术价值和应用,多数是具体的艺术形态做应用研究,不完全涵盖四神图像的艺术精神和现实价值。

    现在一些学者就开始以某一地区或流域研究四神图像,未来四神图像的研究趋势或许在这方面研究的更多更全面,让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到各个地域之间的四神图像,展现华夏璀璨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四神图像,汉代研究的最多,其他时代研究的较之少有,这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注释

1.程万里:《汉画四神图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程万里:《汉画四神图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

3.李南芹:《汉代“四神”瓦当之纹样考》,《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23期,第35-37页。

4.杨璐:《汉代四灵瓦当造型设计及文化意涵》,《汉字文化》2019年第20期,第154-155页。

5.赵志生:《从汉代瓦当“四神”图形解读秦汉的造型艺术》,《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93-97页。

6.吴公勤:《浅析汉代四神瓦当》,《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38-39页。

7.柯昌华:《关中地区汉代瓦当“四神纹”浮雕艺术研究》,西安美术学院2012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

8.毛磊:《陕西地区秦汉云纹、动物纹瓦当纹样研究》,郑州大学2014届硕士学位论文。

9.郑鸿飞:《汉代四神瓦当纹饰在标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西安工业大学2018届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10.张贺:《汉代瓦当纹样探究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27-29页。

11.刘姝婷:《基于现代平面设计理论的秦汉瓦当纹样的应用设计研究》,苏州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

12.乌琼:《沂南汉画像石墓四神图像分析》,《齐鲁艺苑》2015年第1期,第84-87页。

13.邹雨辰:《论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美与时代(中)》2017年第10期,第140-141页。

14.蔡惠萌:《画像石“朱雀铺首衔环”图像演变及美学意蕴———以汉代上郡、西河郡地区汉画像石为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94-109页。

15.谢娟玲:《陕北东汉画像石中动物图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1届硕士学位论文。

16.白婧芸:《高句丽壁画墓四神图的文化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吉林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

17.谢盈盈:《南宋川南墓葬中的四神图像研究》,重庆大学2013届硕士学位论文。

18.毛建明:《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墓葬中所见的四神图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

19.王彤:《关中地区出土汉魏时期神兽镜纹饰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1届硕士学位论文。

20.王双双:《汉墓出土禽兽纹带镜初步研究》,郑州大学2013届硕士学位论文。

21.程万里:《汉代铜镜中的四神纹饰研究》,《美术观察》2008年第2期,第109页。

22.司学标:《汉代四神镜上的虎纹》,《收藏》2014年第21期,第52-53页。

23.娄建红:《汉四神铜镜探微》,暨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

24.王子雯:《汉代四神图像造型艺术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

25.侯茹:《“四神”在汉代的符号表现及其造型研究》,《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年第2期,第106页。

26.牛天伟:《汉代“四神”画像论析》,《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114-122页。

27.杨悦堃:《汉代“四神”图像的美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21届硕士学位论文。

28.[美]巫鸿:《汉代艺术中的“天堂”图像和“天堂”观念》,《历史文物(台北)》1996年第4期。

29.[日]林巳奈夫:《对洛阳卜千秋墓壁画的注释》,《华夏考古》,1999年第4期。





浅析汉代四神图案

——以陕北汉瓦当与汉画像石为例

2020级美术学 张单璐

一、四神的概念

    四神,又叫四灵、四宫、四兽、四象、四陆,据传起源于上古时期(与原始星辰崇拜有直接关系),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时期。四神代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神兽,它们分别与东、西、南、北或者左、右、前、后四个方位相匹配,在《吴子·治兵》中就有提及:“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1《淮南子·时则训》中也提到:“春配鳞虫,鳞虫为龙属东方;夏配羽虫,羽虫为鸟属南方;秋配毛虫,毛虫为虎属西方;冬配介虫,介虫为龟属北方。”2四神也与青、白、红、黑四种颜色相匹配,同时与四季、卦象也有关系。古人讲究的对称均匀、和谐统一的思想在四神上就表现地淋漓尽致。

    青龙,又称苍龙,属木,东方之神,为四象之首。它能呼风唤雨,叱诧风云,象征着尊贵、吉祥,历史上就有一些朝代以青龙作为年号,如:三国曹魏明帝曹叡的年号、后赵石鉴年号。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这一说法,所以青龙也代表春季,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之景。

    白虎,属金,西方之神,也是战神、凶神,民间俗称“白虎星”“丧门星”。同时,正因为它凶煞,也能辟邪消灾,《风俗通义》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3白虎也代表秋季,有丰收的寓意。

    朱雀,也称为凤鸟,属火,南方之神,象征吉祥,有消灾的作用。它也代表夏季。

    玄武,属水,北方之神。因其是龟蛇的合体,所以有生殖、长寿的寓意。它也代表冬季,有生生不息、秋收冬藏、权力富贵的象征。

    在四神之前的传统神灵是抽象的、符号化的、程式化的,四神图像比之更加具象化,更具生动性。汉代四神图像更是强调以线造型,它是意象造型,具有宇宙论意义,且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四种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并非寻常的自然动物,似像又不像的,虽是虚构的,但又结合了自然物象,不是完全虚假幻化出来的。其造型粗犷大气,无任何矫饰浮华之气,反映了华夏所崇尚的和谐理性美。


二、四神图像在汉代盛行的原因

    四神在汉代空前的流行,尤其是汉朝前中期,更是四神图像发展成熟完善的巅峰时期,并且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地各个领域中。其繁盛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其一,当时社会崇尚阴阳五行学说、道儒学说,并且相信“万物有灵”的说法。上到统治阶级,下到平民老百姓都十分迷信,将情感寄托于超自然、超现实的神奇事物上。其二,因为汉朝当时国力正值顶峰时期,国家强大,百姓安居乐业,民族文化自信日益增强。


三、汉代四神瓦当

    瓦当,又称“筒瓦头”“瓦的”“瓦挡”4,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运用到建筑上。它是一种建筑构件,是古代建筑屋檐前端的盖头瓦,具有保护屋檐等实用功能,后来渐渐也具有了装饰功能。而这种二者兼有的纹饰瓦当代表了当时统治阶级统治者的意志,是封建礼制下的时代产物,如:甘泉宫瓦当“长生未央”。汉代瓦当有半圆和圆形这两种类型,半圆类型较少,多以圆形瓦当为主。主要是纹饰瓦当,还包括许多带有文字的瓦当,多以浮雕、线刻的形式表现。汉代瓦当在秦朝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达到了繁荣鼎盛的极致,汉代之后逐步走向衰落。

    四神纹饰瓦当最早出现于秦代,通常是以复数或几种组合类的形式出现,汉代加以改进,多以单个神灵形象雕刻在一片瓦当上,多应用于宫殿的礼仪装饰上。《三辅黄图·未央宫》云:“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5四神瓦当一般采用侧面形象,巧妙的运用瓦当的外轮廓形状,雕出适合的纹样形态。

    陕北地区的四神瓦当比较常见,是宫殿礼仪类建筑用瓦,多出土于汉都城长安遗址。

    龙纹瓦当,在圆形的构图上,巧妙利用中间圆突构图,使整条龙呈现一个“S”形,类似于太极图。龙体盘踞其中,龙口大开,身躯健壮,气势磅礴。虽然细节不是十分的精致,但是整体的神韵却是生动的,动态感十足,有一种向上的动势(图1)。

    虎纹瓦当,这里的虎纹是无翼的,整个虎身呈现一种“U”形,虎口大张,四肢呈现一种张力感,似是在蓄力待发,气势威武,富有动态美,画面协调舒适(图2)。

    朱雀纹瓦当,朱雀纹比其他三个神灵纹占整个瓦当的面积要满一些,朱雀是孔雀、锦鸡、绶带鸟等飞禽的综合体,它口衔宝珠,头上带冠,昂首站立,尾翼卷起,翅膀展开,神态庄严,显得威严凶猛(图3)。

    玄武纹瓦当,玄武纹在瓦当上参差错落,紧凑而不呆滞。其中,龟呈爬形状态,蛇卷曲盘绕在龟的身上,使笨拙的龟与灵活的蛇组合在一起,成为玄武。画面中玄武卷须多而不显得凌乱,反显得活灵活现,整体看上去十分轻盈。玄武纹瓦当除了在宫殿建筑上表示方位之外,还可当玄武阙所用6(图4)。

    四神纹纹饰在瓦当中占了约三分之二的部分,留有约三分之一的空白。整体看上去轻盈透气,构图随圆造势,和谐统一中追求个体的变化,静态中追求一种具有力量的动势美。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1、2、3、4汉长安城遗址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四、汉代四神画像石

    画像石,是用来构建或装饰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石材,上面雕刻着不同的图像画面。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苏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其雕刻技法、题材和风格也因地而异。陕北汉画像石主要集中于榆林地区,多采用减低平雕、阴线刻、彩绘的方式。题材多为放牧、涉猎、耕地、出行、宴饮及大量的神仙灵异内容。

    陕北地区的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遗存的较多,四神图像主要在墓葬中的墓门扉位置上7。作为四神之一的朱雀是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而玄武出现较少,较为神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神灵图像极少有同时出现的时候,最常见的是青龙、白虎、朱雀这三种组成一个组合或是朱雀与其他瑞兽或凶兽的组合。

 1.png

2.png


3.png

(图5、6、7,绥德汉画像石博物馆)

    画像石上的青龙形象有许多种。如图5,张口露齿伸舌,曲颈,单翼。图6,张口,曲颈,双翼。图7,张口露齿咬珠,曲颈,无翼。且图6的青龙要比其余两张图上的青龙简易得多,图7甚至脚上的爪子都细细刻画了。陕北绥德汉画像石博物馆里的青龙大多是曲颈张口有翼的,但也有无翼的,身上有条状斑纹的,有须的(常与云纹一起出现)。画像石上的白虎形象同样也是有许多种的,陕北绥德汉画像石博物馆里大多都是有翼的白虎,有的身上甚至带有条状斑纹,有的四足细画了。造型都是写实的,张口咆哮、疾驰奔跑状,尾巴上扬,气势十足。朱雀的形象也是各异的,且尤为明显。如图5,图中两侧朱雀与中间的朱雀形象就明显不同,头上的冠、羽翼、尾翎都有差异。两侧的明显比中间的要细致华丽得多,不管是羽毛的细节,还是身躯上得斑纹。但是姿态上是一致的,都是单脚直立,双翼呈伸展之姿。四神中最后的玄武太过于神秘,在画像石中较少见,暂时找不到比较。


五、结语

    汉代四神瓦当和画像石都是中国古代的建筑构建,都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汉代四神瓦当不仅有表示方位的作用,同时也彰显了汉代统治者的权力富贵与地位。四神汉画像石通常用于贵族的丧葬上,体现了当时汉代奢靡的墓葬习俗风气,也体现了汉人对于神仙的敬慕与向往,希望生命的持续延长。

    瓦当上的四神形象和画像石上的四神形象姿态都是充满动势的,具有力量的。四神图像不管是在汉瓦当还是汉画像石上都是不同的,青龙有的有角,有的无角;有的曲颈,有的伸颈;有的有斑纹,有的无纹;有的有翼(单翼或双翼),有的无翼。白虎的翅膀,身上的斑纹,尾巴卷曲的形状,四肢的状态也是各异的。朱雀头顶的冠,尾翎的数目,身上的花纹,翅膀的状态,站立或飞翔的姿态也是各有不同。玄武也是一样的,有玄武正面形态雕刻的瓦当,也有侧面形象的。四神图像有的造型夸张,有的雕的极简,有的雕的稍显华丽,但大体上都是动态十足的,富有运动的趋势,寓动于静,雕凿的线条都是刚劲有力的。表现了汉代风格的大气磅礴、大巧若拙,也体现了汉人开阔的胸襟。

 

注释

1.[战]吴起:《吴子·治兵》,源自百度百科。

2.[汉]刘安:《淮南子·时则训》,陈广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3.[汉]应劭:《风俗通义》,孙雪霞、陈桐生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21年版。

4.柯昌华:《关中地区汉代瓦当“四神纹”浮雕艺术研究》,西安美术学院2012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页。

5.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19年版。

6.李南芹:《汉代“四神”瓦当之纹样考》,《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12期,第35-37页。

7.程万里:《汉画四神图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