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数17604
作品数1
关注数0
粉丝数0
杨蕊冰

杨蕊冰

美术史论系

钟山石窟的艺术价值与开发保护

类别
史论


 

钟山石窟国内外研究综述

2020级美术学  姓名:杨蕊冰


一、石窟造像的类别、形制与内容

      何利群在《延安地区宋金石窟分期研究》1一文中,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对分布在延安周边地区的石窟寺的形制、造像组合等作了较为详尽的编排,是专门针对延安地区石窟寺研究颇为全面的考古论文。奇鸿浩在《延安地区石窟寺密宗造像》2一文中将延安地区较为重要的石窟存在的密宗造像进行完整的分类。


二、石窟造像的艺术风格

       靳之林在《延安地区石窟艺术》3文章中,针对延安地区石窟的石窟形制、开凿时间以及造像艺术风格进行了简要的艺术分析。1985年王子云的专著《陕西古代石刻》4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书中对钟山石窟的艺术源流、特点、表现技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三、石窟造像的研究成果与成就

      胡同庆在2010年的《文物》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陕西钟山石窟3号窟的内容与艺术特色》5的文章,文中详细地对钟山石窟3号窟进行介绍,对其主尊佛的定名以及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最后对造像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李淞的《陕西古代佛教艺术》6一文是以考古形式的角度出发,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钟山石窟的情况。韩伟在《陕西石窟概论》7中对陕西石窟的总体发展作了介绍,其中涉及到了钟山石窟的开凿和造像状况。钟山石窟的研究始于1890年代初,以前几乎就是空白。史料中关于钟山石窟的资料也是一些游记,其中明代重臣王琼 (1459-1532)谪戍绥德往游石窟山石宫寺题过一首七律:“载酒寻春石窟山 , 眼前春意几多般,柳枝嫩拂黄金坠,杏蕊含娇白雪团;我比谪仙狂问月,谁知陶令早辞官 ,乾坤俯仰成今古 , 世态浮云一笑看”7。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史料之一。《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刊载了王志厚以《石宫寺》8为题的文章,对钟石窟的地理位置、名称、艺术成就做了详细的描述, 这篇文章目前是最先研究钟山石窟的论文之一。1992年王新录的论文《钟山石窟的风化及保护初探》9谈到钟山石窟虽不像云冈、龙门石窟那样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但比前者更精致、活泼。其造型继承了唐代丰满圆润写实的风格,为研究我国历史、宗教史,特别是雕塑、绘画、书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对钟山石窟的科学保护。1995年李域铮刊登在专著《陕西古代石刻艺术》10中也就钟山石窟的艺术成就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注释

1.何利群:《延安地区宋金石窟分期研究》, 北京大学2002届博士学位论文。

2.齐鸿浩:《 延安地区石窟寺密宗造像》,《文博》1991年第 6期,第 56-58页。

3.靳之林:《 延安地区石窟艺术》,《 美术》1980年第 9期,第 5-12页。

4.王子云∶《陕西古代石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5.胡同庆 :《陕西钟山石窟 3 号窟的内容与艺术特色》,《文博》2010年第1期,第57-67页。

6.李凇∶《陕西佛教艺术》,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

7. http://xinzhou.china.cn/txt/2006-06/19/content_127822.htm.

8.王志厚∶《石宫寺》,《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 期,第93页。

9.王新录∶《钟山石窟的风化及保护初探》,《文博》1992年第1 期,第88-92页。

10.李域铮:《陕西古代石刻艺术》,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

 


 

钟山石窟的艺术价值与开发保护

2020级美术学 杨蕊冰

 

      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我国石窟雕塑艺术的高度的繁荣和发展。经考古调查发现,延安市子长县钟山石是陕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保存较好且雕塑艺术水平较高的一个,尤其以钟山石窟3号窟雕塑最为精湛,有较高的考古价值与艺术价值。虽然3号窟规模相比于其他石窟较显狭小,但其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雕塑手法纯熟、色彩饱满、富有生活趣味,放眼于整个宋代石窟雕塑艺术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曾经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个敦煌”。钟山石窟雕塑艺术作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却由于风化和侵蚀导致石窟的一些墙上已完全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雕刻存在。本文将钟山石窟3号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合,并且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针对钟山石窟的艺术价值与开发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钟山石窟背景分析

1.地理位置

      陕北地区的佛教传入可以追溯到十六国时期,于隋唐时期兴起并形成独特的陕北佛教文化1。经历宋、辽、金三朝后,陕北筑造石窟多达百余座。钟山石窟的佛像源于印度佛教,在经历了佛教本土化后,中国工匠们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与世俗观念赋予在这些佛造像上,创造出了独属于中国自己的、别具一格的佛教文化。

2.地理位置

      陕西省子长县位于延安市北部,地处陕西省黄土高原。北依横山,东接子洲,南连延川、延安,西邻安塞、靖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钟山石窟处于丝绸之路北线,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偏西、秀延河北岸的钟山脚下。相传“钟山”之名的由来:因其山像巨钟倒扣,故名曰“钟山”。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大普济禅寺、石宫寺;整个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


二、钟山石窟的艺术价值

1.概况

      钟山石窟共5个窟室存留,均开凿于北宋中后期。其中主窟3号窟(别名万佛殿)保留最为完好。钟山石窟3号窟始凿于北宋治平四年(即公元 1067 年),是钟山石窟群中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窟室,同时也是中国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历史中的北方佛教圣地。主窟万佛岩呈长方形,石窟顶雕八卦莲花藻井,窟内正中有长11米,宽5.3米,高1.4米的石坛基,坛基上有3组大型主体石雕。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分别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释迦牟尼像就地而雕,坛前有乘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左右还分别侍立大弟子迦叶和小弟子阿难,形象生动而逼真,富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坛基东西两端各立一尊侍协菩萨,坛基前后有八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用以支撑顶板岩石。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雕刻了数层浮雕,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为主。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上雕刻了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的造像补上,这在历史上称为“三教圣人”,这是我国历史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产物。窟内雕像以主像群最为精湛,且保存完好。钟山石窟保护范围之内还分布着许多古建筑,如宋代的山门、牌坊、明代的萧寺宫、禅院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石窟布局和造像题材

      钟山石窟3号窟内的造像和题记较为丰富,钟山石窟内的造像题材独特,其造像特点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信仰情况。从石窟中将地藏菩萨的地位提高这一点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在北宋时期其崇拜的菩萨的地位在当时民众的心里是与佛是同等重要的。 位于窟内东壁的两个造像龛,下龛主尊为东方净土药师佛,上龛主尊是西方净土阿弥陀佛,体现了净土信仰对造像的影响2。此时期民间多以净土、华严为信仰。同时,钟山石窟造像艺术手法既延续了晚唐的圆润丰腴的造像特征,又具有北宋特有的写实的审美标准。

3.宗教地位与研究价值

      通过对钟山石窟造像内容、造像布局等研究可以发现,主窟的外壁上有可以佐证“三教合一”的雕像:即不仅雕刻有象征佛教的千手观音,左右两边还分别雕刻有代表道教和儒教的造像。此外, 常凯华在《陕北佛教石窟研究》中曾提到过,三世佛中渐渐出现了弥勒佛、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的形式,这也说明了当地弥勒信仰的流行3。此外,钟山石窟的药师佛、千手观音、大日如来等造像也同样说明密宗在北宋陕北地区的流行。钟山石窟目前主要存在两大谜题,其一为石窟内泥金彩绘如何保留千年,其二是在石窟两侧生长的菩提树和杜仲树都同时在不可能生长的地方出现,其原因令人遐想。


三、钟山石窟现状研究

1.现状

      钟山山体是结构松散的砂岩,极易风化,一些自然因素如下雨;而砂岩本身又是一种透水性极好的岩石,雨水会沿着岩石的裂隙渗透到石窟表面导致雕像被侵蚀,从而使石窟面临毁灭性的威胁。此外,钟山石窟冬春季日温差较大,导致岩石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的不同,会使岩石内部产生裂隙,对雕像造成破坏。每逢冬季,砂岩内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当气温升高至冰点以上时,冰又融化成水,体积减少,循环往复;如此反复冻结融化会使砂岩变得疏松,从而使石窟遭到破坏。

2.待解决的问题

      文化是历史传承的载体,也是维系民族的纽带。钟山石窟作为旅游景点的开发为当地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但文物遗迹所承受的参观能力是有限的,切记不可过度开发。应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规划,强化地域文化特色并进行文化创新,坚持以高品质服务和管理为社会和观众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石窟不是文化盈利机构,它的经营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传承其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钟山石窟这一历经千年的文化古迹顺应时代潮流、重新焕发生机的根本要点。


注释 

1.王红娟:《陕北佛教石窟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佛学研究》2011年第00期。

2.王媛:《钟山石窟第3窟的图像构成与信仰内涵》,西安美术学院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

3.常凯华:《陕北佛教石窟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3届硕士学位论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