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数31223
作品数1
关注数0
粉丝数1
刘潇雨

刘潇雨

美术史论系

陕西出土汉代玉璧初探

类别
史论

陕西出土汉代玉璧初探

(美术史论系 2019级美术学2班 刘潇雨 20195001062)

 

摘要:玉器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自史前时期起在中华大地上就有使用玉器的痕迹,经夏商周的发展和演变,玉器的形态、功能和文化内涵在汉代发展至顶峰,随着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汉代陕西地区的玉璧也有着独特的使用目的和文化内涵。本文收集整理了陕西西安及其周边地区汉代陵墓和遗址出土的玉璧,对其进行简单分类,并从纹样入手,分析汉代丧葬观念和时代思想。

关键词:玉璧;汉;丧葬观

 

璧作为玉器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为重要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早在汉代,古籍中就有关于玉璧的定义。《说文》释:“璧,瑞玉、圜也。”[]《尔雅·释器》中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即指璧的边郭;“好”,即璧中间的孔;“倍”,即是大于的意思。

玉璧在新石器时期出现,经商周时期的发展演变,在汉代发展至鼎盛,具有完备的形制和功能。玉璧是汉代出土玉器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复杂的器类,其用途也最为广泛,较之其它器物,以蕴含的文化含义也更加丰富和深刻。玉璧最初作为礼器的一种,具有划分社会等级、礼节馈赠和表达个人志向的功能,到汉代社会制度这一现实原因的作用下加之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逐渐转变为一种葬器。

本文收集整理了陕西西安及其周边地区汉代陵墓和遗址出土的玉璧,对其进行简单分类,并从纹样入手,分析汉代丧葬观念和时代思想。

 

一、西安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汉代玉璧

1.分类

按照器型可以分为出廓璧和非出廓璧,在纹饰角度有分区和非分区两种。

在西安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汉代玉璧中出廓璧并不多见,仅在陕西咸阳渭城新莊村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雕有“延年”字样的玉璧残件(图1)。而在同一时期的其他地区,如山东、广州等地,出廓玉璧则被大量发现,出廓璧也被认为是玉璧发展至汉代最具有创造性的一种。陕西地区出廓璧数量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同时期其他地区出土的出廓璧多在诸侯王陵墓中发现,较低等级的列候和其他贵族的墓中则少见[],可见出廓璧是一种规制较高的礼器。因为汉代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故作为国都所在地的陕西地区并未有诸侯王分封在此。第二,因为文物保护的原因,陕西地区大量的汉代帝王陵墓并未进行发掘,所以在规制更高的帝王陵中有数量更多、造型更加精美的玉璧也未可知。

(图1 “延年”玉璧残片)

因此,本文在对陕西出土汉代玉璧进行分类时,先将其分为A型出廓璧和B型非出廓璧,又将非出廓璧分为Ba分区型和Bb非分区型。

表1: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文献,对陕西地区出土的汉代玉璧基本信息进行了整理[][](表2,见文末)。

 

2.主要纹饰

通过上表的归纳总结可以看出,汉代玉璧主要装饰纹样有蒲纹、谷纹、涡纹和龙凤瑞兽。其中蒲纹、谷纹玉璧最为多见,动物纹样多出现在分区玉璧的外圈,内区为蒲纹或谷纹。


(图2 长安茅坡村汉墓出土涡纹玉璧[])


(图3 陕西西安枣园南岭汉墓出土双圈龙兽纹璧6)

 

蒲纹 蒲纹是指由两组或三组平行线交叉组成的编织状纹样,因其纹理与编织而成的席子相似,故称为蒲纹。对于蒲纹这一纹样的的源头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汉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当时的人更加注重自然,在同时期的其它器物装饰风格上,可以看出装饰纹样由几何抽象转变为贴近生活的形象的趋势,故认为蒲纹来源于汉代人民对自然事物的模仿,从鱼身上创造出鱼鳞纹装饰,进而演变为蒲纹。[]也有学者认为,汉代玉璧上谷纹、蒲纹的装饰纹样来源于商周时期青铜装饰纹样中的雷纹和乳钉纹。[]


(图4 陕西西安枣园南岭汉墓出土蒲纹玉璧6)

 

谷纹 谷纹是战国至汉代玉璧上一种常见的纹饰,因形似谷粒而得名。《周礼》中有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常见谷纹玉璧分为两种形式:一种谷粒的轮廓以清晰的阴线勾勒表现。另一种则是将表面的阴线修饰掉,呈现谷粒旋涡状,粒粒饱满,有凸起的感觉。[]此外,“谷”则也有“生”之义。《诗经·国风·王风·大车》中有“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汉书·外戚传》中也有对于此诗的引用。由此可见,谷纹表达的也是一种生命长存,尸体不朽的希望[3]


(图5 西安东郊窦氏墓出土谷纹玉璧6)

动物纹 主要为夔龙纹和凤鸟纹,装饰在分区玉璧的外区。作为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龙、凤、螭虎等带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寓意。龙和螭都是古人虚构的神兽,螭的外形龙相似,但少了两只触角。螭纹在春秋末年出现,经汉代的发展演变开始流行。在古代传说当中,龙凤作为具有神力的动物,均能载人成仙,通常男子乘龙,女子乘凤。[3]


(图6 陕西西安枣园南岭汉墓出土双圈龙凤纹大型璧6)

刻字 在陕西咸阳渭城新莊村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雕有“延年”字样的玉璧残件,在同一时期的其它地区,也出了雕有“宜子孙”等字样的出廓璧,可能是原本悬挂在室内作为装饰,祈求吉祥的器物。

 

二、汉代玉璧功能演变

玉璧最早作为礼器被使用,在全国范围内出土的汉代玉璧中可以看出,汉代玉璧出土的数量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有很大关系,在汉代墓葬中出的玉璧可以看做是墓主人生前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带有“延年”、“宜子孙”等字样的玉璧的出现,也表现出在现实生活中,汉代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除了作为礼器的作用外,玉璧在汉代也作为一种葬器而被使用,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一方面,玉璧用作敛尸的器具。在对汉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多次见到了玉衣,汉代也有用玉堵住尸体七窍的习俗。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也有记载:“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可见在那一时期汉代人认为玉具有保存尸体,使尸体不腐的功能。其次,在纹饰方面,汉代玉璧多饰有谷纹与龙凤纹,如前文所论述,这些纹样都带有长生、升天的文化寓意。

另一方面,受到儒家和黄老之学的影响,汉代人民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升天,因此更加注重对灵魂的关照与保护。成书于战国的《周礼》,在《春官大宗伯》中有关于璧的记载“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踪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磺礼北方。”[6]玉璧与天相对应,放置在墓主人头部上方的玉璧被认为是指引墓主人灵魂升天的工具。《周礼》郑注⽈:“璧圜象天”,把玉璧置于死者头部,有墓主人灵魂升天的含意。

在现实层面,汉代对于玉璧的使用,既有作为礼器划分墓主人身份等级的作用,也有祈求吉祥的寓意;在精神信仰层面,玉器作为一种葬器,汉代人相信玉璧具有保持尸体不腐、引导灵魂升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茂山. 《说文解字校订本》[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4(02):73-73.

[2] 李学勤. 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十三,尔雅注疏[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 石文嘉. 汉代墓葬中出土玉璧的研究[D]. 南开大学, 2011.

[4] 陈斯文. 两汉时期出土玉璧的初步研究[D]. 西北大学, 2012.

[5] 吴桐. 略论秦汉玉璧[D]. 南京大学.

[6] 古方, 于平, 常素霞, et al.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M]. 科学出版社, 2005.

[7] 彭娟. 汉代玉器纹饰研究[J]. 大众文艺, 2017, 000(019):104-105.

[8] 文萌. 玉璧谷纹蒲纹浅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6):91-93.

[9] 林尹注. 周礼今注今译[M].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5.

[10] 刘芳,梁冰.战国至汉代谷纹玉璧在工艺和风格上的传承与演变[J].收藏与投资,2021,12(09):45-48.

[11] 邓荃. 《诗经·国风》译注[M]. 宝文堂书店, 1986.

[12] 王明. 抱朴子内篇校释[M]. 中华书局, 198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