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数22030
作品数1
关注数0
粉丝数0
汪梓璇

汪梓璇

美术史论系

关于唐代乾陵陵墓的石马雕刻

类别
史论
关于唐代乾陵陵墓的石马雕刻 唐人爱马如爱车,马对于他们来说也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国力的体现,唐代关于马的文化表现方式数不胜数,绘画,雕刻,陶器等等,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对于此次的乾陵之旅,通过石马雕刻我深深体会到唐朝的马文化以及乾陵石马雕刻的意蕴所在。 唐代陵墓石刻整体布局存在四种模式,分别是永康陵模式、现陵模式、昭陵模式、乾陵模式。而乾陵是综合了前三种模式,乾陵石刻与陵寝建筑营建了一个以过世帝王为中心的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协助帝王实行其统治的文武百官——六十朝臣画像与蕃臣像,有整齐肃穆的仪仗——长人长上、仗马及进马官,有拱卫轩禁的警卫——左右监门卫大将军、羽林卫将士、四门石狮。摩尼宝珠柱与石狮赋予了这个世界佛国净土、天宫的概念。翼马与鸵鸟代表着“河出图,凤鸟至”,是儒家心目中的大同世界的象征。石刻共同营造出一个理想的神异世界,还使皇帝具备了佛教与儒家圣王的双重身份。 在这其中,乾陵的石马雕刻以及旁边的马夫这种石刻组合分为两个区域,其一位于神道南端“鸟形浮雕”之后“拄剑石人”之前,共十组。每匹石马北边均有石人建制,石马衔镳上留有两孔。其二在北司马门外,形制与前面基本相同,应该有六组,现残留石马三匹。而在这其中,对于石马的性质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乾陵 石马雕刻 性质 一、鞍马与牵马人 乾临鞍马在石鸟北,共五对,每匹马前立有一名驭者。 在古代,马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重要军事资源。在事死如生的丧葬理念下,马一直是陪葬中的重要内容,早期是真马殉葬,秦代以后开始用陶马代替。唐仁封演在《封氏闻见记》:“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皆所以表饰坟垄,如生前之像仪卫耳。”所以,乾陵石马的意义是模仿生前的仪仗,但是在这存在争议的是这些石马是立于宫门前的仗马还是出行仪仗中的御马。这个问题是由沈睿文提出的,他认为乾陵神道石马应为御马,属于出行仪仗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北门石马则属于仗马。但其论证过程有循环论证之嫌,先有一个乾陵神道石刻所表现的是一种出行升天的场景的结论,然后得出石马为御马说,最后得出石刻的排列顺序呈现出引导帝王亡灵出行,且越往南端行走的越快,越往天界上升的趋势。旨在表现阴间墓主灵魂升天的车马出行图是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表现人间帝王出行队列见于巩义石窟寺与洛阳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帝后礼佛图,这些雕刻构图布局的共同点就是有一个明确的行进方向,所有的人物与动物都面对这方向,而乾陵神道石刻全部是西相对而立,没有明显的行进方向。因此,从乾陵石马与持剑石人的摆放方式上来看,建造者并不是要表现一个行进的队列。而关于仗马,新旧唐书,《唐六典》,《唐会要》等史书均有记载,以《旧唐书》记载最为详细:尚乘局......奉御掌内外闲厩之马,辨其粗良,而率其习驭。......进马旧仪、每日尚乘以厩马八匹,分为左右厢,立于正殿侧宫门外,候仗下即散。若大陈设,即马在乐悬之北,与大象相次。进马二人,戎服执鞭,侍立于马之左,随马进退。虽名管殿中,其实武职,用资葫简择,一如千牛备身。天宝八载,李林甫用事,罢立仗马,亦省进马官。十二载,杨国忠当政、复立仗马及进马官,乾元复省、上元复置也。 乾陵的石马处于内城门外的神道两边,而内城相当于长安城的宫城,无论是空间位置还是东西相对的摆放方式,都符合仗马的性质。而在唐代,石马是为帝陵,后陵专属,人臣墓前不得放置,石马是与仗马一样象征着王朝的军事武装力量。 二、北门石马与牵马人 北门六马制度首创于昭陵,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昭陵六骏”,这是唐太宗为了纪念平定天下时所骑的六匹战马,命人刻石立于昭陵。乾陵的北门石马继承了昭陵在陵山以北设置六匹石马的成例,但是它的设置地点、形式内容上均有所不同。首先,石马设置在北门阙门之外,而不是像昭陵一样树立在司马院内且有廊房保护。第二,石马的形式为圆雕,静止站立,不再具有昭陵六骏的动感,第三、石马之北增加了两对石虎,这些改变使乾陵北门石马具有了南边神道仗马的性质。昭陵石刻设置在陵山北坡,是由于南门地势陡峭,在献殿前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石刻。而乾陵南面神道上已经设置了仗马那么为什么还要在北门外设置石马呢?乾陵的整体建筑格局仿照唐长安城而建,在唐长安城所设的羽林军是以保卫皇帝与皇家为职责的皇帝私兵,他们驻扎于玄武门外,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他们也具有仪仗的职责,在羽林军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部队。《唐会要》载:贞观十二年十一月三日,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以诸卫将军领之,其兵名曰飞骑中简才力骁健善骑射者,号为百骑。上游幸,则衣五色袍,乘六闲马。赐猛兽衣鞯以从之。至永昌元年十月二十八日,改百骑为千骑。至景云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改千骑为万骑。《旧唐书》载:初,太宗贞观中,择官户蕃口中少年骁勇者百人,每出游猎,令持弓矢于御马前射生,令骑豹文鞯,著画兽文衫,谓之“百骑”。至则天时,渐加其人,谓之“千骑”分隶左右羽林营。孝和谓之“万骑”,亦置使以领之。”可知“百骑”或“千骑”是在羽林军中挑选出来的骑射技术出众的士兵组成的皇帝的骑兵卫队,其服装、装备皆与其他羽林卫士兵不同。羽林卫在组建之初就全部是精锐的骑兵,而这支队伍可谓精锐之中的精锐,我们也就能得知北石马所存在的意义。 三、石马雕刻的意义 乾陵的石马雕刻栩栩如生,它们的存在意义是多样化的,在经过长时间的风雨洗礼,它们仍能以最好的面貌向世人呈现,也在某一方面体现唐朝帝王的显赫地位与崇高权威,以部分乾陵的呈现,表现唐陵的美学上的壮美与崇高,这也让我联想到“悲剧性的崇高”,石马,见证了唐朝的繁荣,也见证了唐朝的衰落,将这历史的记忆融入现在以及未来。不止它们,乾陵所有的石刻都带着静止的时间向世人诉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