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数31410
作品数1
关注数0
粉丝数0
赵灿

赵灿

美术史论系

以水陆庵十六臂观音看明代佛教世俗化

类别
史论

【摘要】蓝田县水陆庵诸圣水陆殿内存放着数以千计的明代彩塑,其中一件十六臂观音像虽有残缺,但不妨看出其造型精美,观音塑像栩栩如生。在观音像后的背光墙上还分布着许多小塑像,像连环画一般,由于损毁严重,不能完全辨别,似乎是雕刻妙善公主的故事。传说故事与观音造像结合,鲜明地展现了明朝佛教的世俗化与大众化。

【关键词】十六臂观音 妙善公主 佛教世俗化

 

水陆庵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据《蓝田悟真寺石窟及宋代题刻》记载,现在的水陆庵为悟真寺山外下院的水陆堂旧址。而其中最受人赞誉的便是庵内最西端的诸圣水陆殿。

诸圣水陆殿内存有3700余尊明代彩塑,造型精美,形态各异,彩塑内容包含佛造像、菩萨造像、五百罗汉像和佛传故事等,其造像之精美,数量之庞大,让人不禁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一、千手观音与妙善公主

1、诸圣水陆庵千手观音的艺术形象

诸圣水陆殿中的千手观音并非真有千只手臂,实为十六臂观音。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是密教观音中非常受人们推崇的题材。由于工匠技术和空间的限制,千手观音并非真正“千手”,往往用多根手臂来代替,常见的有八手观音、十二手观音、十六手观音、二十手观音、四十手观音等,真正做到“千手”观音的只手可数。

这尊十六臂观音像位于诸圣水陆殿后殿北梢间横墙西壁,一面十六臂,每一只手掌都有一只眼睛,手腕处均带有手环。其四臂朝上,四臂朝向两旁,四臂朝下,两臂贴腿,两臂和于胸前。佛像左侧手臂遭到较严重的损毁,自上而下第三臂和第五臂均已破损。由保存完好的右侧手臂可以看出,第一对手臂左手持日轮,右手持月轮,第二对、第三对、第七对均为结印手势。

观音头部梳有高发髻,戴有发饰,眉间一点白毫,鼻下有曲线形胡须,耳朵缀有耳饰,面容平和庄严。颈间带项圈,飘带垂于两肩,天衣贴体,下着长裙,裙带系于腰间,自然下垂,膝盖处裙面有龙纹。塑像逼真写实,身姿秀美,看上去富有感情。观音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宝座有三层莲花瓣,连接莲花茎,直插入壁画上的水中。


塑像后背光墙有壁画,观音头部后绘有头光,内圈为浅色,向外依次为绿色、白色、红色。两侧绘有竹叶与高山图样,莲花座下方有用浅色绘制出的波浪图纹样。背光墙上还有其他分层塑像,同十六臂观音连成一个整体,使其在视觉效果上更加完整、更加恢弘。


 

2、关于千手观音来历的传说

关于十六臂观音背光墙上的其他塑像,大部分人似乎都认为是妙善公主的故事。

妙善公主的故事一直在民间被传颂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来源。据说有一位庄严王,他有三位女儿,分别是妙颜、妙音和妙善。妙善出生时天地大变,异常惊人,生而有梵相。待其长大,庄严王想要给她婚配,妙善提出了三个庄严王无法做到的要求,想要出家悟道。庄严王在夫人和两个大女儿的劝说下,同意妙善出家,但是却要求尼姑苛待妙善,让她后悔。然而妙善并无后悔之意,庄严王一气之下杀了众多尼姑。后来,庄严王却得了重病,身体溃烂,无药可医,听一僧人说需要无嗔人的手臂和眼睛才可以治好。僧人向他指路,均不知此处就是妙善之所。妙善得知消息,断臂剜目,并劝告庄严王改正以前的恶行。庄严王医好后同妻女入山感谢菩萨,相间却惊觉菩萨竟是女儿妙善,抱头痛哭。这时突然祥云弥漫,天地巨变出现了千手千眼观音的圣像,这是妙善还了生育之恩,恢复成菩萨之身离开了。

十六臂观音像周围的几个塑像均破坏较为严重,大多已经没有头部,具体为什么内容不可考证。但是观音像右侧最下方的塑像中,有三人立于一茅草亭前,中间一人身着宽袖襦裙,似为观世音菩萨,菩萨前一人则左手搭在菩萨身上,右手抬起作拭泪状。这个塑像和妙善公主故事最后妙庄王与夫人见到妙善后痛哭的场景十分契合。


 


而在菩萨像右侧上方,有一骑白马男像,身上背有裹着丝绸的筒状物,像是用来传递公文的。他身下的白马身上有着红色同心圆点,应该是盛唐时期的桃花骥。而妙善公主故事的一个版本中,妙善公主就与南阳公主重合了。南阳公主的故事中有一段就是杨杰到香山宣读圣旨,且此时正是唐代,与塑像有吻合之处。

 

 


然而如果周围的塑像真的是妙善公主的故事,那么千手千眼观音应该是以女像出现的,但是诸圣水陆殿这座十六臂千手观音却有胡子,明显是男像。究竟是背光墙上的塑像为其他内容,还是在观音像塑造时有其他的故事,或者还有其他原因,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


二、明代佛教的世俗化

1、明代佛教世俗化的原因

明代佛教世俗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推动的。

首先明代的统治者就有很多信仰佛教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经因为灾祸投奔皇觉寺成为僧侣。明太祖在位期间,成立了一种为他人念经挣钱的经营形式,还整顿了寺庙,规定僧人各司其职。除明太祖外,明成祖、明英宗、明景帝等多位皇帝均信奉佛教。因为统治者的推崇,加上明朝商品货币经济高度发展,不少寺院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些周边产业,例如贩卖香烛、做法事等,形成了宗教商业,推动佛教一步步走向世俗化。

除了统治阶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朝当时的思想文化也在向人们传播佛教世俗化的观念。明朝出现了阳明心学,其佛儒会通思想影响着人们,佛教理论家也开始探寻儒释道三教融会贯通和“三教同源”的观点,促使佛教得到发展。在这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世俗化”成为明代佛教的显著特点。

2、明代佛教世俗化在十六臂观音上的体现

千手千眼观世音一直很受民间群众的推崇,因为供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可得十五善生,避免十五恶死。《大悲咒》中记载十五种善生为:所生之处常逢善王,常生善国,常值好时,常逢善友,身根常得具足,道心纯熟,不犯禁戒,所有眷属恩义和顺,资具财食常得丰足,恒得他人恭敬扶接,所有财宝不受他人劫夺,意欲所求皆悉称遂,龙天善神恒常护卫,所生之处得以见佛闻法,所闻正法悟甚深义。十五种恶死为:饥饿困苦死,枷禁杖楚死,怨家仇对死,军阵相杀死,虎狼恶兽残害死,毒蛇蚖蝎所中死,水火焚漂死,毒药所中死,虫毒所害死,狂乱失念死,山树崖岸坠落死,恶人厌魅死,邪神恶鬼得便死,恶病缠身死,非分自害死。由此可见,供养千手千眼观世音可受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庇护,人们争相供养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在世俗化影响下的大众化。

由于人们喜爱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就产生了许多以观世音菩萨为基础的传说与故事。妙善公主的故事便是如此。妙善公主断臂剜目救父的故事,本就带有儒家的“孝”文化,而妙善公主飞升成为观音菩萨的传说就包含着佛儒会通的思想。而妙善公主由“人”成为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也体现出王阳明认同的人人都有成圣的可能,将儒家“本心”与佛教思想相融合。将这样的传说故事塑在诸圣水陆殿十六臂观音像的背光墙上,民间故事与观音像相结合,正体现着明朝人将佛之形象推行到日常之中的现象,消解了佛教形象的神圣性,是明代佛教世俗化的典型体现。

三、总结

水陆庵诸圣水陆殿的十六臂观音是典型的明代千手千眼观世音像,衣物并不繁杂,但是有较强的装饰性。在观音像身后的背光墙上塑像内容仍有继续探索的空间,但是妙善公主的故事却很好地表现出明代社会上佛教世俗化、大众化的社会现象。小小的一面偏墙,把百年前的百姓生活信仰,和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书目】

[1] 梁朝萌.蓝田水陆庵彩塑造型艺术研究[J].艺术家,2019(10):63.

[2] 胡媛瑗. 陕西蓝田水陆庵彩塑研究[D].东南大学,2019.

[3] 麻天祥.南阳公主、妙善公主与观音菩萨寻踪[J].五台山研究,2020(02):3-6.

[4] 李翎. 妙善公主:观音菩萨形象的中国化[N]. 中国民族报,2020-03-24(008).

[5] 田立勤.中国佛教中千手观音造型之演变(上)[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08):57-63.

[6] 田立勤.中国佛教中千手观音造型之演变(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09):70-75.

[7] 贾东丽. 明代佛教文化的世俗化与晚明拟话本的互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6.

[8] 陈力祥,汪美玲.王阳明融佛入儒思想再探[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96-104.

[9] 奇儒. 大悲咒[M].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