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作业考察报告
卫恒 美术学2019级,20195001096
2021年10月12日的一次考察过程中,我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的“秦之崛起:早期秦历史文化展”中得见一组瑰丽的黄金饰品:鸷鸟形金饰片。除此之外,有一件“鸱鸮形马胄饰”的金饰片与“鸷鸟形金饰片”形制相同,但命名却存在差异。这批金饰片出土于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墓。经了解,20世纪90年代,该地曾是盗墓者猖獗活动的集中地区。然而疯狂的盗挖活动给两座春秋时期的秦国墓地带来了极大损害,大量文物经黑市进入民间收藏者手中,更有甚者经过走私流入国外。199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礼县大堡子山秦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
这件鸷鸟形金饰片,分为Ⅰ型与Ⅱ型两种,这两种鸷鸟形金饰片规格相似,为自然金质金箔裁剪而成,钩喙、长目、长尾、曲爪,通身饰 变形窃曲纹(一说为重环纹、勾云纹、羽状纹), 一面经打磨而光滑发亮,另一面则较为粗糙黯淡,边缘一周有钉孔以便于将其系于他物。除此以外.Ⅱ型金饰片仅比Ⅰ型在饰片中间多出几组面积为几平方厘米的人为缕空,似乎用来镶嵌宝石。
在对鸷鸟形金饰片的研究初期,曾有研究者给出结论,称鸷鸟形金饰片的用途是装饰秦人棺椁。包括韩伟先生在内的学者认为鸷鸟形金饰片与棺椁的联系从某种角度体现了秦人对于鸟及鸟型图腾的崇拜,甚至可以和秦人祖先神相联系起来。但随着鸷鸟形金饰片研究进一步深入,更多学者开始认同鸷鸟形金饰片的装
饰对象是马匹。这一观点是将我国已发掘的先秦墓葬中的相似饰片作为比较对象。然而梁带村出土的很多铜饰片都是在车马器附近并成对放置,说明此类铜饰是有关车马的物件。在西周时期的山西北赵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发掘中,也有相似铜饰与衔镳、络饰一同出土。张天恩先生推断,梁带村的铜马面甲背往往残存木质、竹篾和布纹印痕,知其并非直接覆于马面,而是内衬之物。饰片周边的钉孔则是用来钉或结缚于内衬之上,然后将之覆于马面,说马胄甲可能更准确。对于金饰片的来讲,马胄作为其主要用途,是将其与秦人生产生活、作战作息直接联系的重要纽带。
自1995年韩伟先生撰文介绍流失在外的黄金饰品之后,甘肃博物馆、礼县博物馆开始了对民间流失的大堡子山秦墓流失文物征集活动。自2004年始,在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诚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博物馆考古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启动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2006年度重点对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进行发掘。在各方努力下,2015年法国文物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同意撤销对法国国立吉美博物馆的捐赠行为,在由原捐赠人将文物分两次返还中国,共计60件大堡子山流失文物。人民网援引《中国文化报》的记者报道称:2011年,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郭炎先生将私人收藏的两件大堡子山鸷鸟形金饰片和一套金铠甲片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以表其爱国之心。
探究鸷鸟金饰片的意义须知秦人历史上为西迁的东夷族。而关于秦人与东夷族的渊源,学界已有定论。清华简《系年》指出原居东方“商盖之民”即秦人祖先,他们由于随商王子武庚数次叛周,战败之后被周人强行迁徙至宗周西部。闫德亮先生在《秦人的发展及其神话的演变考论》一文中指出“崛起于西方的秦人源于东方鸟夷部落联盟嬴姓部族”。而秦人对于鸟类崇拜,也同样来自于祖先部落东夷人。秦人的始祖伯益来自于东夷族始祖的分化,秦人祭祀的白帝少皞,其陵墓在东夷族活动的穷桑(今山东曲阜)亦可作一例有力的佐证。
东夷先民与华夏部族比邻而居,夷部族多以鸟为图腾,《史记•五帝本纪》《大戴礼记•五帝德》《汉书•地理志》均作“鸟夷”。《书传》:“海曲谓之岛,居岛之夷。”孔颖达疏:“郑玄云:‘鸟夷,东方之民,捕食鸟兽者也。’王肃云:‘鸟夷,东北夷,国名世 ’”可见,东夷之中有被称为鸟夷的一系族群存在。
由此可见秦人源自于始祖东夷人的鸟祟拜渊源。秦人尚武,迁徙至西方后,秦人文化与生活方式逐渐与西北民族融合,形成了尚武的文化取向,《战国策•魏策》曾云秦人“有虎狼之心”。而秦人选择西北常见的鸱鸮作为部族崇拜的图腾,乃至制作成金质马胄饰.装饰于战马面颊。不仅因为其义猛的习性符合部落敢向,更是因为鸱鸮独特的文化含义。
鸱鸮昼伏夜出,常出现在虫、鼠较多的坟地四周,《秦风•黄鸟》:“交交黄鸟,至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更是在序中写明 “黄鸟,哀三良也”,将黄鸟与三壮士奄息、仲行、鋮虎的死亡联系起来。张哲俊先生在。《〈秦风•黄鸟〉的死亡鸟与黄色鸱鸮》一文中论证《秦风•黄鸟》中的黄鸟即为鸱鸮。《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的记载则将一首失传的《茅鸱》与战事联系起来。已出土的马王堆帛画中,也存在绘有二枭(同鸡)文于堂庑,作为守护神将死者引人阴间。
鸱鸮出现在礼县大堡子山奏墓,是作为奏人图腾崇拜的一个典型代表。鸱鸮本为食肉猛禽,在先秦时代的秦人图腾崇拜中,鸱鸮作为战争、死亡与凶猛、好战的符号,很好地诠释与概括了秦人的部落性格与取向。
参考书目
[1]秦凤鹤 《甘肃出土先秦两汉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年3月
[2]周银霞,李永平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出土金饰片的功用及相关问题》 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6年
[3]韩伟 《论甘肃礼县出土的秦金箔饰片》 J 文物 1995年
[4]张天恩 《礼县秦早期金饰片的再认识》J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