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陕历博三彩胡服女骑俑为例
——探究胡风影响下的唐代女子着装
李开宇(2019级美术学1班
20195001099)
【摘要】每当提到唐代,我们大多都会想到电视剧里盛唐时期开元盛世万邦来唐朝拜的景象,不远万里而来的异域客商给那时的中原大地带来了许多充满了西域风情的文化,让胡风与汉族传统文化有了结合的机会,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以及广泛的文化经济交往更是促使了胡风和胡服在唐人生活中的流行,因此生活在大唐的妇女十分热衷于穿胡服、化胡妆,本文将以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三彩胡服女骑俑为例,探究胡风对唐代女子着装有什么影响。
【关键词】胡风;胡服;唐代服饰;
胡服流行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唐代发达的经济文化体系为长安城吸引来了北方游牧民族以及欧亚各国往来的异域商人和使者,众生平等所带来的开放风气使妇女的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漂洋过海而来的胡风文化令唐代妇女耳目一新,纷纷效仿,因此女着男装女穿胡服的形象在唐代的陶俑、壁画以及石椁线刻画中随处可见,唐代的高等级墓葬中也会经常出土一些各式各样的女俑,通过这些陶俑,我们可以发现唐代女性的装束逐渐由保守转向开放。这件出土于乾县永泰公主墓的唐三彩胡服女骑俑,女俑头梳反绾髻,上身穿着大红色翻领的短袖上衣,下身穿了一条翠绿色的裤子,腰上系着腰带,脚上穿了一双尖头靴子,骑着一匹非常健壮的枣红色宝马,宝马的肌腱十分清晰,形体肥硕浑圆,有一种静中寓动的力度美,女骑俑双臂平举,手置胸前,应是在作持缰驾马,身姿十分干练优美,英武有力。除此之外,昭陵壁画中的《仕女图》里的女着胡服形象和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的各类穿胡服的女俑都可以让我们看到唐代女子对胡服的喜爱以及胡风在唐代的流行。
“胡服”是古代中原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少数民族所穿服装的总称,包括但不限于波斯、突厥、鲜卑、匈奴、氏、羌、回鹊、吐蕃等民族的服装。胡服的衣身比较紧窄,贴合人体的曲线,相较于传统汉服来说更方便行动,形制一般多为贴身的短款上衣,长裤和革靴,与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传统汉族服饰在外观上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早在战国时期便有汉人穿着胡服的记载,公元前307年,为了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赵武灵王颁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盛唐时期和唐朝政府有来往的国家众多,那时的长安城内不仅居住着汉族居民,还有大量的舶来客人,这些外国使者云集长安,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取吸了大量精华,而我们也学习到了不少的外来文化。打马球的流行也使胡服在贵族乃至百姓间大受追捧,成为一股引人追逐的时尚之风,盛唐时期民众崇尚胡服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穿胡服的妇女很多,这种现象与当时的文化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元稹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中的“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便描写了生活在唐朝的妇女对这股由西域传来的异国风潮的热爱,而唐代女子好穿胡服、男装风气的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戴胡帽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十分开放包容,因此妇女的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女子佩戴胡帽在唐朝是非常常见的事。而胡帽中最受妇女同胞欢迎的款式便是浑脱帽。有两句诗是这么描写的,“织成蕃帽虚顶尖”、“红汗交流珠帽偏”,正如诗句所说,浑脱帽一般采用锦缎和羊毛制作,帽子呈现尖形,并且会在帽子上镶嵌珠宝作为装饰,让妇女佩戴的浑脱帽更加美观与保暖。
2.穿胡服
唐代女着男装的风气在妇女间十分盛行。唐朝时期佛教盛行,众生平等的理念促进了唐王朝整体社会风气的开放,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使得妇女得以从事一些带有明显男性特征的活动,女子受社会整体风气的影响,追求新式的审美,《旧唐书· 舆服志》中记载:“开元末年,贵族尽吃胡食,仕女皆穿胡服。”妇女地位的提高让他们大胆地使用异域服饰来装饰自己,她们对服式审美的角度不再只倾向于雍容华贵的薄纱衣裙,而是利于女子出行的胡服,于是一阵胡服热席卷大唐,从帽子、长袍,到下裤、靴子、皮带都有不同的讲究,身着胡服成为一种流行风向标,胡服以其实用性与异域风情并存的美观性成为了女子出行的热门选择。
3.妆胡妆
在唐王朝时期,女子的妆容往往艳丽浓郁,各式化妆品在妇女间流行起来,腮红和口红用胭脂来化,青黛用来画眉,这么浓郁的妆容离不开化妆品制作技术的进步,化妆品自由促进了妆容自由,许多唐代出土的女俑脸上都有大红唇与八字眉,这便是胡妆的典型特色,胡妆也正是由于其艳丽性才受到了追求美的唐朝妇女们的广泛喜爱。
《新唐书·车服志》中记载“中宗之后,官人从驾皆胡冒乘马,海内效之,至露髻驰骋,而帷帽亦废,有衣男子衣而鞾,如奚、契丹之服”。在盛唐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到普通民众,穿胡服、戴胡帽、学胡妆都是一件十分风尚的事情,而身穿翻领窄袖袍,腰部束腰带,头戴锦绣浑脱帽,足蹬尖头绣花靴或透空软锦鞋,穿条纹小口裤,更是当时胡风影响下风靡大唐的时尚穿搭。这件三彩女骑马俑是初唐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刻画出了人物内在的精神内涵。唐三彩酣畅自然、巧夺天工的绚丽色彩和细致的工笔描绘都在它的身上有所体现,它生动地为我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女性追求个性、展现自我的精神状态,无论从考古还是从艺术的角度,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通过这些身着胡服的陶俑,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千年之前的大唐盛世,繁荣的经济与文化交往让外来文化有机会与本土风尚所结合,影响了社会时尚的风向标,形成了艳丽夺目的衣冠服饰,这些遗留下来的文物更是重现了东土大唐万国来朝包容大气的风范,让我们对磅礴大气的开元盛世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参考文献】
1.《唐代女性服装流行时尚浅析》 刘利敏-《安徽文学(下半月)》
2.《隋唐五代时期都市民族融合与城市发展》 冯兵-《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唐代宫廷女性服饰研究》 任玉姣-《天津科技大学》
4.《盛唐仕女服饰刍议》 张玉军,徐丽,李红雨,李留梅-《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5.《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与发展》 李诚-《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A)》
6.《从张萱《捣练图》看唐朝女子的着装》 何琳-《大众文艺》
7.《唐代女子着装初探》 李丽-《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