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数99544
作品数2
关注数1
粉丝数6
洪思涵

洪思涵

公共艺术系

西安市 长安区 公共艺术 昆明池雕塑设计方案——《环源》

类别 尺寸 年代 指导老师
公共艺术 580x180x300(cm) 2021 邢戈
本次创作基于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昆明池七夕公园的考察,作出以下设计方案。园区内的雕塑景观主题大多有关于昆明池的时代背景、军事用途以及爱情故事,却很少有关于其水利工程的雕塑创作,《环源》的出现可以丰富园区内景观主题。《环源》的表现形式具有动感,在观赏的过程中,人们通过静态的雕塑主体本身以及动态的浮石漂动,能够感受到更为随机的戏剧性,丰富了视觉效果;该作品​将水体的流动路径变得可视化,水流方向依托固体物质“浮石”转换为更具目的性的动线表达,强调了水利工程中能源再利用的循环属性。该作品放置于昆明池池水的东南角,由于池水水面较为空旷,且该处其他景观较少,人流密度较小,放置在此处不仅可以丰富水面景观装置分布,更能够起到分散人流,引导路径的作用。

       由于昆明池在历史上是我国第一个人工蓄水池,并且在当下也发挥着水利工程的作用,因此本次方案创意将从水与资源循环的关系出发。


       通过水与浮石为主体,《环源》以更为强调的表现手法突出循环的过程,预想从视觉上给予观者更为深刻微妙的体会。在我国的神话传说记载中,鲲与鹏之间本身存在着转换关系,而汉代建造昆明池之时便将一头石鲸放置于池水之中,因此该雕塑在设计之初,主体造型上便采用鲲鹏之翅的局部进行抽象构建,同时借由万物之源的“水”作为转换对象,表达了巨鲸陨落幻形之时创造的生命能量,无数生物正是由于“鲸落”的形成而拥有了能量源泉,这一能量将永远奔腾在万事万物之中。


       该装置由最高点下放水流,规则地间歇投递浮石至下方水面,将水的流动量与流动时间以具象的形式呈现,装置整体下置电磁感应系统,使水面能够拥有驱动力运送浮石至装置底端,重新进入下一轮投放,形成循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