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测绘之韩城北营庙戏楼组

类别 年代 指导老师
环艺 2021 王海麦 石丽 吴晓冬 毛晨悦
本次本组古建测绘场地为韩城北营庙戏楼以及孙真人祠。前期外出调研完成了北营庙戏楼及孙真人祠测稿的绘制及电脑模型的制作,后期回校完成了实体模型、动画、cad、文创产品、渲染图的制作。

陕西韩城位于黄河西岸5千米处,西、南与合阳接界,北与宜川相毗邻,东与山西河津隔河相望,县境东西70公里,南北75公里。韩城本周诸侯国,春秋属晋,战国称少梁,是魏秦接壤的边防重镇。秦汉又称夏阳,属冯翊郡。隋置韩城县,唐宋沿之。金曰桢州,元朝复为韩城县。明清属同州。

北营庙戏楼方位坐南向北,为三面观戏,以南偏东,45度角偏向供奉关帝的神殿,在其南偏西45度的地方,是“单檐硬山顶布筒瓦殿宇”——药王殿,也就是 “孙真人祠”。孙真人祠建于金代的可能性相当大,正好与其形制、规模十分接近的戏楼遥相呼应,似为一体,反倒是关帝庙的规模过大,似为后创,故戏楼并非专为它而建

戏楼前台面阔三间,灰脊简瓦覆顶。进深四椽两间,前无平柱,戏台前部为单檐歇山顶,后部为卷棚顶。其雕饰同城隍庙戏台风格一致,而平面布局相似。通面阔6. 2米,进深6. 33米,基高1. 6米,阑额粗大,方形,前部浮雕人物及故事花卉。由额亦为浮雕,由额至台面高3. 2米,台基8. 02平方米。阑额上挂落,设四垂柱,莲花瓣,据地方古城管理所介绍:戏楼大额枋透雕“三龙戏珠”“双凤戏牡丹”,浮雕高阁桥梁,仙人骑马。香鼎宝器、凤飞方天。斗拱平身三组,中间一组为如意群,五踩双昂,柱头科五踩双杪,要头三幅云,由昂承垂花柱。山面斗拱五踩双杪,施檐檩、小枋。

北营庙历史上是因进攻西北的元军驻军的一个重要军事重镇,其驻军曾分五营居住,故在韩城古有东、西、南、北、中五营旧址,此庙居于北营,又得北营庙之称。

因早年于地平上发现的两通铺地碑文,经考察后辨认出一通为宋碑,一通为金碑。以此可推断出,北营庙及其戏楼的建筑年代,早则为宋代。至晚为金代。经过进一步的考察,通过与现存结构与已知年代建筑的“法式”对比鉴定后,可得知该戏楼明显的表现具有金代建筑的“法式”特点,同时该戏台的确比较小巧,恰恰具有金代的建筑特征。建国后因作本县食品公司仓库,戏台前台三面已被砖墙封闭,使其变成一座四面为壁的屋室。1957年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2006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但在网络上搜查到的至18年为止,对该戏楼未采取保护措施,且该戏楼附近被加建各种房屋。直至后来开发旅游产业,才得以复原以及修缮。

舞台上,有两个门,一个门上书写“出将”,另一个门上书写“入相”。一般让演员从“出将”门出现场(登场),从“入相”门入内幕(退场)。取其中的“出”和“入”的意思。

之所以把这两个门取这样的名字,一是因为传统戏曲基本是以历史故事和历史背景为题材,主要角色大多是文臣,武将,王侯或者君主。另外,在这里有把演员和观众比为将相之意,有讨个好口彩和奉承之意。左边为出场门(入相),右边为进场门(出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