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纹饰研究综述
2020级美术学 姚雨彤
一、铜镜纹饰结构
铜镜是古人重要的日常生活器具,兼具使用价值和装饰价值,起源年代早,流行时间长,历代各有特色,其中以战国、两汉、隋唐时期的铜镜特色更为鲜明。汉代铜镜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随着汉代铜合金配方的比例趋于稳定合理,使得汉镜的工艺性与艺术性得到极大的发展,在铜镜制造方便达到第二个高峰。
从孔祥星先生的《古代铜镜概论》中可以总结到两汉时期的铜镜镜形多为圆形,乳状圆钮较多,钮座方圆两种变换较多。地纹逐渐消失,纹饰的表现手法为平雕式、线雕式、浮雕式。早期镜缘为平缘,晚期出现斜缘、三角缘。1
车正萍对铜镜的镜钮和纹饰进行了分类。镜钮一般在镜背的中央,有孔可以系带,不同时期的镜钮各有特征,钮周围的部分称为钮座,以紧连钮的装饰区分。因此,镜钮在承担支撑或悬挂的作用的同时,也有着装饰作用。铜镜的纹饰大致可分为主纹、地纹和边缘纹。主纹是指主要纹饰或主题纹饰,圈带是用来划分镜背区划的装饰带,一般分为内外区,少数铜镜的镜背分为三区及以上,如果铜镜的纹饰有分区,那么多以内区纹饰为主纹。地纹是作为主纹衬底的花纹。外区或边缘上的纹饰就是边缘纹。2
二、铜镜纹饰分类及主要纹饰介绍
关于铜镜纹样的分类一直没有定论,研究者们的各持观点。孔祥星、刘一曼先生在《中国古代铜镜》中,将汉镜分为15类:1.蟠螭纹镜类、2.蟠虺纹镜类、3.草叶纹镜类、4.星云纹镜类、5.连弧纹铭文镜类、6.重圈铭文镜类、7.四乳钉禽兽纹镜类、8.规矩纹镜类、9.多乳禽兽纹镜类、10.连弧纹镜类、11.变形四叶纹镜类、12.神兽纹镜类、13.画像镜类、14.夔凤龙虎纹镜类、15龙虎纹镜类。1程林泉、韩国河的《长安汉镜》将汉镜分为28类:素面镜、蟠螭纹镜、彩绘镜、花卉镜、草叶纹镜、螭龙纹镜、羽状纹镜、星云纹镜、四乳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三角几何纹镜、三乳连弧纹镜、日光镜、昭明镜、清白镜、铜华镜、日有熹镜、重圈铭带镜、云雷纹镜、博局镜、七乳禽兽镜、连弧纹凹面圈带镜、君宜高官四兽镜、变形四叶纹镜、夔纹镜、龙虎纹镜、铅镜、铁镜。2车正萍将汉镜分别为五类:1.动植物纹镜类、2.规矩星云镜类、3。铭文镜类、4.神兽镜类、5.其他镜类。3田英也将汉代铜镜分为五类:1.动物、植物纹镜类、2.几何图案纹镜类、3.神话灵兽镜类、4.铭文镜类,5.特殊工艺镜类。4车正萍与田英两者都将汉镜纹饰为五类,但略有不同。综合以上,本文将大致分为五类:1.动植物纹镜类、2.几何图案纹镜类、3.神话灵兽镜类、4.铭文镜类、5.特殊工艺镜类。
三、各类纹饰的含义
1.动物纹样
首先是动植物纹样镜,动物纹样起源于战国时期,多珍禽异兽,富有吉祥寓意。车正萍将动物纹样概括为龙虎镜、禽兽纹镜。3
2.植物纹样
植物纹样镜中花叶纹镜和草叶纹镜在西汉后出现,其中大多为草叶纹镜,有学者认为“草叶纹”可能为“麦穗纹”或“火焰纹”。田英认为汉代流行的草叶纹镜中,四乳草叶纹居多。还有一些变形的草叶纹,称为“变形草叶纹镜”,而花卉镜则是以花卉为主要装饰的铜镜。还有一种规矩草叶纹镜,车正萍认为规矩草叶纹是指规矩纹间连叠草叶纹。除此之外,还有变形四叶纹镜,为圆钮或兽钮,圆钮座共同特征是座外有四个蝙蝠形叶,向四周展开,呈放射状。4车正萍认为又因内区分为四区,常有兽首、夔龙、凤纹等纹饰,故可以分为变形四叶兽首镜、变形四叶夔纹镜、变形四叶八凤纹镜。其中的变形四叶八凤纹纹镜也被日本学者称为“凤纹镜”。4
3.几何纹样
几何纹镜多为方、圆、三角、波浪、连弧、重圈、锯齿、菱形、规矩纹“TLV”型、铜钱纹。刘俊艳对“TLV”图像的研究结合我国考古发现的规矩图像与相关文献记载,推测“L”和“V”象征的是“无规矩,无以成方圆”的核心价值观。5黄娟认为铜钱纹主要有五铢钱纹和大泉五十钱纹两种。以货币为图案来装饰铜镜,也许代表着当时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6
4.神话神兽纹样
谢晓庆将神话灵兽类大致分为蟠璃纹镜、蟠虺纹镜、神兽镜、夔凤纹镜、四神纹镜。其中四神指神兽:玄武、青龙、白虎、朱雀。四神禽兽纹镜中的玄武形态主要有四种:龟蛇缠绕、龟蛇分开、单独用龟或蛇表示玄武。目前所见汉墓中出土四神禽兽纹镜上的青龙形态按颈部特征划分主要有三种:1.青龙作曲颈状;2.青龙作回首状、3.青龙作直颈状。目前所见汉墓中出土四神禽兽纹镜上的白虎形态按照头部特征可分为三种形态:侧面奔走状、回首直视状、回首状。目前所见汉墓中出土四神禽兽纹镜上的朱雀形态按照体型、双翼及尾部特征可分为三种形态:1.朱雀体型较大,颈部细长,腹部较小,尾羽丰富且较长。2.朱雀体型略大,颈部较细,双翼张开,仅有一根尾羽,此类数量最多。3.朱雀体型较小,颈部不明显,仅有一根尾羽,此类数量较多。7
5.铭文类
田英认为汉代是篆书向隶书过渡,以及隶书成熟的阶段。由于隶书的大量使用,汉代铜镜上的铭文书法也体现了隶书在汉代的发展特点。连弧纹和规矩纹往往和铭文相伴出现,汉镜铭文大多为吉祥祝词、纪年纪事、闲情雅赋等内容。大致可分为:日光铭镜、昭明铭镜、清白铭镜、铜华铭镜、日有熹铭镜、相思铭镜、吉语祝词镜、尚方铭镜、善铜铭镜、某氏铭镜、君有远行铭镜、辟雍铭镜、青羊铭镜、青胜铭镜、七言铭镜、上大山铭镜、纪年铭镜及其它铭镜。4
6.特殊工艺类
最后一类是特殊工艺镜类,田英将特殊工艺镜类定义为:采用彩绘、透雕、金银错等工艺用于铜镜装饰制作,如:较为稀少的彩绘镜、透雕镜、金银错镜。4
四、结论
总的来说,目前对汉镜种类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多数学者会将汉镜纹饰分为几大类来概括说明,对于其中个别纹饰没有系统的研究挖掘。同一个纹饰会出现在不同的器物上,它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它们表示的含义有没有变化。这样的问题还等待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1. 孔星祥、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 1984年版。
2. 程林泉、韩国河:《长安汉镜》,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 参见车正萍:《试论汉代铜镜的纹饰》,中央民族大学2004届硕士学位论文;田英:《汉代铜镜的纹饰分类》 ,《文物天地》 2016年第2期,第84-88。
4. 刘俊艳:《“TVL”图像的发展演变研究》,西北大学2019届硕士学位论文,第71页。
5. 黄娟:《汉代铜镜钱纹分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9年第5期,第 40-51页。
6. 谢晓庆:《汉墓出土四神禽兽纹镜研究》 ,武汉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 ,第84-87页。
汉镜中的柿蒂纹
2020级美术学 姚雨彤
一、汉代铜镜中的柿蒂纹
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距今有4000多年,汉代铜镜有照容洁面、装饰馈赠、随葬佑福、自检劝谏和培育“自我意识”的功能。1汉代铜镜的纹饰种类繁多,其植物纹样中的一种名为四叶纹。先秦时期出现的原始四叶纹是对当时先民农业生产生活的一种描述与歌颂2。柿蒂纹就是四叶纹的一种。日本学者将之称为“四叶纹”,国内学者通常称之为“柿蒂纹”。《尔雅·释木》中记载道:“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蟲蛀、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叶大可学书。”这表明柿子在古代有许多用处和功效,这些特色也许赋予它美好的寓意,而柿蒂纹具有对称性,较为美观,在古代用具中较为常见,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青睐。
孙机先生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明确提到了三种春秋战国至汉代的“柿蒂纹”,三种柿蒂纹与原始四叶纹都是四瓣叶形式,但柿蒂纹总体呈四出尖式的十字对称状的柿蒂形。3柿蒂纹是兴起于春秋战国、流行于汉代的一种装饰纹样,因为形状像柿子分作四瓣的蒂而得名,也叫做柿蒂形纹。柿蒂纹因花纹的形状还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它还称作四叶纹、花叶纹、扁叶形纹、花苞纹、四瓣花纹、花瓣纹、莲瓣纹、花朵纹4。也名为“方华”,即“方花”,也可以引申为“芳华”,带有子孙昌盛的含义。有一些学者称之为“太阳花纹”,也有学者认为不存在“柿蒂纹”一说,正确的名称应该是“侯”纹,表示“取爵富贵”的吉祥祈愿。5
柿蒂纹多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上,往往出现在铜镜中央的钮座区域。柿蒂纹表现在战国至汉代的铜镜上时多为花形纹。花形纹分作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桃状的花瓣纹,晚期的花瓣纹变得宽扁,并且演变成柿蒂状花纹;第二类是瘦长而两头尖的花叶纹,晚期花叶纹的后部变圆;第三类是花蕾纹,有的在花蕾两边饰外撇或翻卷的叶。6
战国至汉初这一时期,柿蒂纹主要作为主题纹饰出现在铜镜上,以铜镜钮座(多为圆形钮座,少数为方形钮座)为中心,有三叶、四叶、五叶、六叶多种图像形式,其中以四叶的柿蒂纹为主。柿蒂纹图像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第一类为桃叶纹,其与羽状纹、山字纹、蟠螭纹等纹饰组合,以中心对称、轴对称的形式将镜背分为四个区域。第二类为花蕾纹,与连弧纹、云雷纹、花草纹等组合,与第一类相比,这类纹饰较为丰富,花蕾两边大多饰有外撇或翻卷的叶纹,后期的演化更倾向于西汉中晚期的花草镜。第三类为变形四叶纹,四片蝙蝠形叶向外呈放射状,四叶内配有“位至三公”、“长宜高官”等吉祥语,并且叶间饰有兽首、夔纹或凤纹等纹样,主要流行于东汉中、晚期。
相比于作为主题纹样,作为镜钮钮座纹样的柿蒂纹样式较为固定,但在四花叶的细节上有所区别,阎书广将其总结为四类:第一类,花叶中心外突且尖状,两边下垂内凹,四花叶中间配以小叶纹,此类镜多为博局纹镜,镜背主题纹饰主要为四神、羽人、凤鸟等; 第二类,花叶圆润饱满,是最为典型的柿蒂纹样式 ,其在汉代各类铜镜题材中都有出现; 第三类,花叶饱满,花叶中心内凹,花尖外突,四花叶配“长宜子孙”“君宜高官”等吉祥铭文; 第四类,花叶呈乳钉纹状,两乳钉纹呈两叶,叶尖短小呈小桃叶状。
柿蒂纹与其他纹饰的组合亦具有多样性,如:柿蒂纹与神话题材图像的组合(四神纹、禽兽纹、蟠螭纹等)、柿蒂纹与指示象征图像的组合(羽状纹、云雷日之光,天下大明”等)7
榆林学院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2009年从陕北府谷县王家墩乡征集到当地出土的一面彩绘人物柿蒂花仙鹤镜(如图1、图2),该镜分区明显 ,由内到外用了三圈施蓝绿彩的卷边将整个镜背分为内、中、外三个区。外区中间一圈施蓝绿彩的连弧纹又将外区分成八个小区由四组人物和四组柿蒂花、仙鹤环列相间而成。每组柿蒂花从中间花蕊伸出四个白色花蕾,花的左右两侧各立一只仙鹤,姿态不一,栩栩如生。该镜质地为青铜,主题图案为人物和柿蒂花、仙鹤相间环列。从该镜镜钮及彩绘图案等分析,此镜应为西汉早期所铸并施彩绘制,是我国仅面世的四面彩绘青铜镜之一。8
二、其他器物中的柿蒂纹
1.汉代瓦当上的柿蒂纹饰
柿蒂纹不仅出现于铜镜,这一纹样还出现在瓦当纹饰中。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中写道:“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说明古人发现并认为所有木生植物当中,柿蒂根最为坚固,能够在一根枝上结出多个柿子。故有人认为建筑图案多用柿蒂纹,寓意建筑物的坚固、结实。在中国古代父系氏族社会中,柿子所象征的旺盛的生殖能力又借喻到建筑物主人家庭,取其开枝散叶的寓意,柿蒂也就成为了牢固的父系血脉的象征。于是古人将柿蒂变成他们生殖崇拜的图像化符号,刻于器物之上,希望一脉相承的宗族家庭可以人丁兴旺。
汉代海昏侯刘贺墓葬出土了较多柿蒂纹样的瓦当,而柿蒂纹在墓葬中出现应不是偶然,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加强了“视死如视生”的观念,汉代厚葬之风盛行。例如其中有的瓦当纹样分内外两圆,外圆由四根连接内外圆的单阳线,线以十字形(两两垂直)划分为四块四分之一环形区域,各区域内有两根对称的芽状物向彼此聚拢且向内弯曲(有学者解释为云纹),弯曲方向上方有一小乳钉纹;而小圆内有一乳,以中央最大的乳钉纹向外延伸有四叶纹。汉代《说文解字》中写道:“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证明古人很早就有了四方位空间分割的宇宙观念。柿蒂纹的四叶,既指向东南西北四向,即太阳运转的轨迹,又指向春夏秋冬四季,即太阳运转的周期。因此认为“柿蒂纹”是“太阳花纹”的说法,也能自圆其说。9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其他研究者,王会军认为汉代铜镜上的镜钮表示天穹,柿蒂纹是宇宙象征主义的符号表现,柿蒂纹表示四个方向,外方向表示地,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象征。10学者李零也曾指出战国秦汉流行以四瓣花标志四方。11那么汉镜中的柿蒂纹是否也有指示四方的含义呢?
2.汉代玉剑首上的柿蒂纹饰
海昏侯墓葬中也出现了四件柿蒂纹饰的玉剑首:1.“柿蒂纹”+圆点纹组合、2. “柿蒂纹”+勾连乳丁纹组合、3.“柿蒂纹”+云纹组合、4.“柿蒂纹”+云纹+螭纹组合。12由此可见,柿蒂纹在兵器装饰上也有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不同纹样组合在一起,也许有不同的含义。
3.汉画像中的柿蒂纹样
而除了汉代瓦当、玉剑首,在汉画像石上也出现有柿蒂纹。刘焱认为,汉画像柿蒂纹纹饰为植物纹饰,与其它画像石有明显的方位差异,一般装饰于圆拱形墓室顶部中心位置,显得独立而重要。13大型柿蒂纹多刻画在汉墓室的顶部的正中央,我国古代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晋书·天文志》载有:“周髀家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饶建伟认为方形的墓室合乎“地方”,而中圆并向四方延伸的柿蒂纹正是原始先民脑海中的“天”抽象化的图像符号。顶部装饰有柿蒂纹的墓室是古人眼中整个外部世界的缩影,更是墓主人转生升仙之所。墓中的所有陪葬品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整个墓葬的有机组成部分;墓穴、墓室也不是单纯安放逝者的地下建筑,而是整个升天仪式的法坛。所以在墓室方位上柿蒂纹图式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巫鸿在《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中指出:“帛画不再是一件独立的‘美术品’,而是整个墓葬的一部分; 墓葬也不再是现成的建筑,而是仪式过程中的产物。”14刘焱认为这里的仪式包括在死者升仙这一大仪式之中,结合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中的柿蒂纹位于升仙入口的方位来看,柿蒂纹的重要程度在汉画中不言而喻。15
但也有学者认为汉画像中的四叶纹并不是柿蒂纹,比如,李臣认为:无论是文献资料还是出土文物中,都没有将汉画像中的“四瓣花”命名为“柿蒂纹”的直接或者间接资料,因此,只依托将“四瓣花”的形态将其称为“柿蒂纹”,认为它承载“柿蒂”的吉祥寓意的观念是不可取的,“四瓣花”并不能等同于“柿蒂纹”。16但也有人直接将汉画像中的四叶纹样作为柿蒂纹来进行研究,这样不同的观点到底如何证实,还有待后续的考证。
4.汉代漆器上的柿蒂纹饰
汉代漆器中也有柿蒂纹的出现,这一时期的柿蒂纹、四叶纹等纹样,大多数是作为其他纹样的辅助纹样起衬托作用,作为主体纹样时,多在小型器物上出现。17漆器中柿蒂纹的图像和含义与汉镜上的柿蒂纹是否有联系也有待研究发现。
三、总结
铜镜是古人重要的日常生活器具,兼具使用价值和装饰价值,起源年代早,流行时间长,历代各有特色,其中以战国、两汉、隋唐时期的铜镜特色更为鲜明。汉代铜镜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随着汉代铜合金配方的比例趋于稳定合理,使得汉镜的工艺性与艺术性得到极大的发展,在铜镜制造方便达到第二个高峰。汉代是铜镜制造的高峰时期,也是柿蒂纹作为装饰纹样的盛期。经过总结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柿蒂纹在汉代铜镜中出现较多,样式繁多,对应有多种名称,在名称问题上也有诸多争议,还要等待日后的考古研究发现才能下定论。但学者和研究者们对柿蒂纹含义的研究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有学者认为柿蒂纹是一个母性角色,既被看作是汉代母性崇拜的象征,又因为圆形多子(乳钉纹)被看作生殖崇拜的象征,进而从植物界推及到动物界。18或有人认为因为柿子一枝多果,有开枝散叶的寓意;这些观点大多都认为铜镜上的柿蒂纹饰有吉祥寓意,象征着繁衍生息。
其次,柿蒂纹在其他方面,如,用以装饰建筑物时,柿蒂纹又有坚固的含义。而因柿蒂纹有四叶的图像特点,对应着四方、四时,与“盖天论”相结合,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古代天文学意义,在汉代升仙思想的背景下,柿蒂纹用以装饰墓室及陪葬品。
总而言之,柿蒂纹在汉代铜镜和其他器物上的含义都有相似、相通之处,在研究讨论柿蒂纹的含义和名称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具体器物的用途相结合。汉代是继秦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科技进步,儒学兴起,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汉代的各种纹饰还有许多等待研究者探索发现的地方。
注释
1. 李延:《汉代铜镜美学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34、66页。
2. 吴山:《中国纹样全集·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3.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91页。
4. 参见孔祥星、刘一曼 :《中国铜镜图典》,文物出版社1992年8月;周世荣《中华历代铜镜鉴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8月。
5. 刘道广:《所谓“柿蒂纹”应为“侯纹”论辨 考古与文物》, 《考古与文物》 2011年第3期,第58页。
6. 张朋川:《宇宙图示中的天穹之花——柿蒂纹辩》,《装饰》2002年第12期,第4-5页。
7. 阎书广、张晓瑜: 《汉代铜镜柿蒂纹图像探析》,《文化学刊》 2017年第5期,第204-207页。
8. 吕静: 《西汉彩绘人物柿蒂花仙鹤镜》 ,《中国汉画协会第十三届论文集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91页。
9. 饶建伟: 《海昏侯墓葬艺术品的审美文化探究——以金器、玉器、青铜灯、当卢、瓦当为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 ,第28、48-50页。
10. 王会军:《铜镜柿蒂纹与宇宙象征》,《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湖北荆州) 》,内部资料,2008年,第70-72页。
11. 李零: 《“方华蔓长,名此曰昌” —为“柿蒂纹”正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2 年第 7期,第35-41页。
12. 蔡冰清: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玉剑饰研究》 厦门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 ,第9-11页。
13. 刘焱:《汉画像柿蒂纹审美文化阐释》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第11-12页。
14. 巫鸿:《礼仪中的美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02 页。
15. 刘焱: 《汉画像柿蒂纹空间性研究》 ,《鸡西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第53-55页。
16. 李臣:《汉画像“方花纹”图像研究》 江苏师范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9-12页。
17. 马金琳、王尚林: 《中国古代漆器纹样研究》,《中国生漆》 2006年第2期,第34页。
18. 顾颖:《汉画像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6年版,第195页。